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AI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深刻改变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形态,使师生关系民主化、人机关系交互化、教学形态智能化。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和定位面临重塑。在AI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素养提升的重点是培训教师掌握赋能教育的智能技术,难点是创新人机协同建构“智能+思政课教学”,目标是以知识重构坚定价值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迎接“智能+思政课”的挑战,以圆满完成新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2.
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值、教学对象的课程参与度、教学效果的效率值。基于对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本文从厘清内在关系、深挖VR技术应用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联结,加强内容设计、提升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质量,完善运用机制、优化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期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实践教学机制尚不完善,运行不够顺畅。因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并创新实践教学机制,从而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课教学部门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思政课的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加强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提升教师素养四个维度,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重构高等教育文科人才培育机制及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重大契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现实所需,是技术迭代的变化所需,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学的培养导向所需,是学科突破的创新所需。通过逐一分析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性挑战,有条不紊,各个击破,针对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评价及教学内容提出可行且有效的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蓝墨云班课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探究构建蓝墨云班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构建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师生共建共享机制、合理的上线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师生激励机制、立体保障机制、评价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索蓝墨云班课如何有效地实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承载体.近年来,高校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讨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基本思路和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G技术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5G技术应用助力思政课教学设施升级换代,教学方式随之开始互动化智能化,教学资源亦不断实现拓展与共享,教学双方逐步实现互动与统一。同时,新技术的变革也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带来一些挑战,如5G技术处于应用初始阶段,与教育融合不充分;思政课教学方式复杂化,教学难度增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挖掘整合不充分等。对此,有必要把握变革机遇,促进5G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坚持发展理念,优化思政课建设新环境;发挥技术优势,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以智能算法精准聚焦大学生学情、以“代具”外包大量重复性教学工作并赋能“创新型”思政课教师、助力教学评价以推进“教”与“学”的共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加上思政课教师对AI存在某种认知偏差,致使大学生学习浅层化加剧、思政课教师“教书”与“育人”角色混乱,人工智能管理的数据风险又影响了数据对协同育人的价值创造。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抓住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在提升智能素养水平的同时挖掘“人机协同”教学潜力;高校要设立人工智能管理思政课教学支持中心以解决数据风险;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双师行动者关系网络以落实“人机协同”,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总体上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较健全,教学保障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普遍建立了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机制,教学激励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协调机制建设,健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作机制,创新评估机制,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搭建教师教学创新成果验证平台、完善教师教学创新服务保障体系、加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协作能力、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及数字化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多种“技术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叙事方法上实现多维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绘就出新的图景。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中的角色作用,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融合创新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加快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要善于以系统思维把握话语体系各个链条,不断创新教学话语体系的生成机制、丰富教学话语体系的传播机制、落实教学话语体系的反馈机制,探索符合思政课教育教学需求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双碳”背景下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当重要。融入的路径包括: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同时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成;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了确保融入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创新机制、协同机制、互动机制、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问世,移动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应用,极大地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课堂与平台协调度不佳、教学与平台融合度不髙、学生主体作用不够重视、平台功能需要不断完善、融合效果评价机制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思政特色平台、践行"育人为本"理念、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才能持续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进而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指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便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新”的重要抓手。借助于文献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在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透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的“利好”,探寻其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进路。研究揭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载体、渠道、实效三维特质,认为其耦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彰显出合力价值、发展价值及育人价值。因此,可从建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阵地路径、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功能、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实效三方面,创造性地建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嵌入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胡俊 《甘肃教育》2023,(18):15-18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又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是笔者对于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课程观和方法论。在网络育人环境下,笔者探究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课程设计融入实践环节;创作相关视频作品,通过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