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得出的智慧结晶,鲜明彰显了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自信品格。坚守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党筑牢精神支柱、淬炼政治灵魂的核心密码。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党的理想信念是历史自信的思想之源;历史自信不仅源自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也是党在百年奋进中对坚守理想信念的集中表达和创新发展。新的赶考之路上,系统厘清和正确把握二者的内在逻辑,对于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增强政党自信、砥砺民族复兴征程,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历史如一叶扁舟.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当古今多少往事已付诸东流时,回首过去,学会平视历史中的点滴。 他追求的是建功立业.让自己满腹的真才实学得到施展.让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转化为奋勇杀敌的动力。而世人仅知他受胯下之辱,却不知他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  相似文献   

4.
5.
历史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精神动力与情感归属。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不仅关系其个体成长,而且关乎民族未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激励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也面临诸如缺乏整体理论认知、受到复杂网络环境影响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以唯物史观作为行动指导;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培养归纳总结与分析对比能力,以辩证思维审视复杂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各个领域卷土重来,采取肢解史料的方式,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进行蛊惑人心的渗透式宣传,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诬蔑攻击一些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一定程度上搞乱了公众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在国内的表现,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应坚定唯物史观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易帜,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夯实党史国史教育,坚定舆论自信,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督管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9,(4):24-28
从旧式道路、理论、制度的屡试屡败到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从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的成功实践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有机统一;从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到跨入新世纪、站上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体系的确立和完备,这一演进过程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搞清楚这一历史逻辑,对我们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强源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旨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缺乏、文化自觉容易发生动摇、传播载体追求自身利益、文化自信引领效果不佳、社会与家庭共同影响存在干扰因素、协同育人环境存在短板等因素,给大学生坚定...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彰显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形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赓续与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重拾、强化和彰显自信的历史进程是其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政治根基、群众基础、物质前提基础之上的自信,集中体现为党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充分肯定和整体认同的情感态度与精神状态。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强化正确的历史认知,坚持科学的历史自省方法,具有开阔的历史视野,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有四重内在逻辑: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与现实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百年奋斗伟大实践,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道路自信就是对道路必然性、合理性、价值性的自信。从深层次看,它就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基本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坚定的政治信念以及理性的改革智慧。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面对各种杂音噪音,应注重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树立正确的道路历史观,这是基本前提;澄清误解误读,掌握道路的话语权,这是重要保障;破解发展难题,彰显道路的时代价值,这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坚定文化自信对我国民族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充分体现我国当代文化自信([1])。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介绍文化自信的形成、内容和价值,从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理念、落实文化自信的战略任务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工作方法,以此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是坚定“四个自信”最牢固的根基。历史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历史基础,为理论自信提供历史逻辑,为制度自信提供历史根据,为文化自信提供历史底蕴。历史自信深刻揭示了党的光辉历史及其与“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因此,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厘清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宇 《福建教育》2023,(13):33-35+4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供了可以聚焦的核心概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指明了方向。实践中,我们应该明确核心概念,聚焦、凸显历史自信;强化说理论证,内化、生成历史自信;善用辩证思维,全面看待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正确历史观是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引领,是增强政治认同的基础,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剑。从“三全育人”理念来审视当前高校历史观培育现状,普遍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全程育人未贯通、全方位育人未健全等典型问题。“三全育人”理念为提升大学生历史观培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育人主力军建设上,要唤醒育人自觉、提升育人能力、全员培育,凝聚合力;在育人过程中,加强大中小一体化合作和延伸高校培养链,全程培育,梯次递进;在育人方位上,完善历史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历史教育载体、加强制度保障和环境创设,全方位培育,协同融合。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人们坚定文化自信造成了一定干扰和阻碍。增强对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并以此指导人们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克服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正创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得出一条宝贵经验:中国的教育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才能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自信”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开展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相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事关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民族文化结构角度讲,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上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文化性质角度讲,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文化自信根植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个内核,两者最终统一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9.
张贤亮的小说《青春期》对过去历史的眷顾和恋恋不舍,而卫慧等“新人类”女作家作品对历史过去却表现的是异常的冷漠和厌倦。显然前者对自己是不断肯定,而后者相反,在否定乃至漠视过去中前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有着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渊源,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为其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根本保证。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实现初心使命,引领新发展阶段,展现百年大党天下情怀的现实需要。坚定历史自信需要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维度展开,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历史认知以及自我革命的淬炼与升华是其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