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看到下面这幅图画了吗?怎么样?看到它,你是不是一下子联想到了很多东西?那还等什么,快点开动脑筋,根据这幅画写出一篇作文来吧!你可以把自己当成那两个小朋友中的一员,写一篇记叙文,比如《记一次捕鼠活动》什么的。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老鼠,写一篇想象故事,如《我是一只  相似文献   

3.
施东向老先生写的《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文章,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排在首篇,原因有二:其一,它是一篇谈如何写议论文的专论;其二,文章的论证结构规范、典型(容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为一体),这也正是本单元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因此,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议论结构讲,这篇教材理当是八篇议论文的统率篇。这不能  相似文献   

4.
编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和实验教材《现代文阅读文选》第一册的《蒲公英》,选自《外国小品精选》,是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我的百花故事》中的著名篇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精品。然而,它的结构怎样,它的真正主题是什么,课本“提示”、《教参》和许多语文教学杂志所作的评析(以下统称“评析”),颇值得商榷。一、究竟是因回忆往事而引出跟前景,还是因眼前景而引  相似文献   

5.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义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  相似文献   

6.
正一、一种令人担忧的教学套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一连听了6节《合欢树》(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课。6位教师上课,内容与程序却基本一致———先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再集体讨论课文的内容: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合欢树象征着什么?然后拓展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母亲?应该怎样对待她的唠叨?应该怎样热爱母亲?最后投影一篇内容相近的写母亲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说说它的主旨。听完这些课,我不禁感叹:语文阅读课是这样上的么?但这样的课又似曾相识,仔细想想,不久前连续听了多节初中课文《散步》的教学,也是这样上的。如果打开互联网,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屡见不鲜,足见这种教学程序已经形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比较教学,越来越被人重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书中,节选了《守财奴》.和《泼留希金》两篇课文.“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问题:“这一课(指《泼留希金》)和前一课(指《守财奴》)所写的剥削阶级的两个人物,都表现了各自的阶级本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刻画人物的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守财奴》节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写的《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节自俄国文学家果戈里写的《死魂灵》.这个问题是从比较  相似文献   

8.
《猎户》中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大多数资料都这样认为:写尚二叔、百中老人的目的是为了映衬主要人物董昆,为他的出场作铺垫。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题目看,文章题目是《猎户》,作者要写的是猎户的群像。所以,如果说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能力的训练包含着理解、积累和运用。现以《灰雀》教学为例,试谈这个问题。一、理解语言重在落实“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灰雀》是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所在的单元组重点训练项目是:用理解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它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有何理由呢?”笔者问。“题目既然是《社戏》,那么内容就该着眼于写社戏嘛,但课文的‘正房子’似乎搞成‘偏厦’了:一开始略写‘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和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这是铺垫的笔法,我们理解;接着详写看社戏前的波折,为下文写看戏蓄势,我们也理解;然后详写夜航去看戏,借以烘托看戏的急切心情,我们仍然理解;可是,正当‘我’和少年朋友们的胃口被吊起来的后,课文写社戏又着墨不多,演的戏又让人大倒胃口,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猎户》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这段文字中,共用了一个句中点号(冒号),两个句末点号(问号);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句群。但是,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单句,冒号后边是一个句群形式,它充当全句的宾语。(参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年第10期,第41页)我觉得,这种分析是不恰当的。大家知道,句子和句群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就是:一个句子无论有多长,也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书  相似文献   

12.
《猎户》是高中第二册课本里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在备课时,碰到了一些值得争议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课文的选材问题。有些同志认为,这篇散文主要写猎人董昆,而中间却大篇幅地插进对尚二叔和百中老人的描写,这样选材不太恰当。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选材是好的。这是一篇记人记事的散文,既是散文,就可以广泛地自由选材。题目是“猎户”,而不是“记打豹英雄董昆”,当然就  相似文献   

13.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14.
《猎户》是以“我”访问董昆为线索来写的,一开头就点出“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接着写“我”在访问途中想起了旧社会的猎人尚二叔,然后写绕道冯岗,顺路拜访“百中”老人未遇,最后写到了红石崖,见了董昆,可以看出文章的线索分明,记叙的顺序恰当,因此尽管时间拉得长,地点转移多,材料琐碎,头绪较多,但还是结构紧凑,条理清楚。  相似文献   

15.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别是用次要人物陪衬主要人物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剪裁,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的章法。二、训练与自测 (一)填空: 1、本文访问的主要对象是董昆,写的主要事情是他打豹事迹,而文章题目不用《访问打豹英雄董昆》,却以《猎户》为题,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正>《故都的秋》作为高中语文课本的一篇经典散文篇目,历来颇受高中学生的喜爱,但是很多学生更多地是对其感性上的喜爱,还有很多地方学生很是困惑,如天是蔚蓝色的,为什么课文上写"碧绿的天色"?扫帚的丝纹为什么既细腻又清闲还落寞?为什么文中要讲到"囚犯"?为什么说"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等等,其实这些地方正是《故都的秋》的"秋味"所在,也正是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从文本中看,"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来的清,来得  相似文献   

18.
基本教法: 整体着手,紧扣课题;篇末切入,直奔中心;以读感人,以文悟道;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教学步骤: 一、整体着手,初识大意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思考:从题目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鱼钩) 设疑:是不是仅写鱼钩呢?写鱼钩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上述问题自学课文,初识大意:本文主要写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篇末切入,直奔中心把理解课文的思维支点定在篇尾处,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既然主要写老班长,那么为什么要以《金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李白写的《越中览古》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最后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为何物?一是为什么选它入诗?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几卷书,了解一个大概,同时也把“鹧鸪”在诗中的意蕴作如下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文学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虽然没有文章赏析一项,但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依然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为带领学生突破鉴赏的知识关和写作关,我写了30多篇下水文章。高五班有个学生曾在一次"为反对者唱一支颂歌"的作文考试中,写了一篇题为《月夜》的小小说。文章从立意到取材都别开生面,自成一说。我想,既然我带领学生为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文章写了多篇鉴赏文章,何不把学生的佳作也列入研究呢?这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