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出版社赠我一本书:《向美国学教育》。作者万玮,就是写《班主任兵法》的那位老师,他供职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学校派遣万老师去美国波士顿学习考察了近四个月。第一个月在语言学校学习英语,第二个月访问中小学,后两个月在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作者依据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这本书。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遍,觉得有必要写点读书笔记。因为这本书提供的情况是最新的,而且作者的观察比较深入,不是浮光掠影,另外,  相似文献   

2.
2000年,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18次印刷。我刊也曾经选发过有关章节。最近,作者又出版了《家庭教育在美国》,这是上一本书的续集。作者把美国家庭教育中令我们深思的东西展现出来。我们不一定照搬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其合理的人文内涵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书(作者为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巴格托)。这本书在多哈召开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受到好评,被誉为"一本突破性的著作"。书中整理出学校教育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几种"必杀器":凡事要求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正确路径;培养学生对权威、尤其是对老师的服从感、恐惧感;  相似文献   

4.
从波士顿大学看美国开放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 2 0 0 0年暑期赴波士顿大学访问。在波士顿逗留的两个月 ,我参加了该校组织的一系列暑期活动。波士顿大学是一所非常有创新精神的学校 ,它的各种课程模式及多种教育形式颇受学生青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因此 ,我将该校有关远程开放教育、成人教育及其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介绍给国内同行和关心这一话题的朋友们。一波士顿大学是一所成立于 1839年的私立大学 ,其规模居全美第二 ,现有学生近 3万人 ,教师 3千余人。作为拥有最多国际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波士顿大学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学生来自美国5 0个州和世界 13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我携子赴美探亲,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度过了7个月。我的孩子在当地的一所公立学校(Sher-wood Elementary School)度过了一段轻松而美好的学习时光。短短7个月,我以一名普通家长的身份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接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入到学校目睹了他们的管理情况,观察了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从中了解到一些美国小学教育状况。一、严格管理,善待学生美国对适龄儿童就学有严格的规定,纳税人有权力、责任接受义务教育。在美国合法居住就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美国实行的是十二年义务教育,而且学区界线非常清楚,在网上…  相似文献   

6.
沈骏松 《中国教师》2014,(11):94-95
<正>这些天,我一直拎着三本书上下班。三本什么书呢?为什么要带这三本书上下班呢?这三本书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美国高中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上、中、下)。一个月前,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邱连根老师把刚出版的三本书送给了我,但同时又提了条件,就是要我为《健康与幸福》写点什么。众所周知,命题作文不好  相似文献   

7.
前两年有机会去美国 ,前后在那里生活了近两年 ,对美国及美国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教育事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因为我自己是老师 ,所以对美国的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特别关注 ,我想就我在文化名城波士顿的一些见闻谈点自己的观感 ,或许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和中小学“减负”有所借鉴。波士顿地区小学招生情况 美国孩子到五六岁时要入小学读书。他可以在住家的社区选择 5所学校作为入学对象 ,然后社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派车接各位家长及孩子 (或自己开车去 )分别到这 5所小学参观、听课并与老师座谈。既看学校的外部环境 ,又可了解学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正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  相似文献   

9.
<正>8月底9月初是大多数职业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按照惯例,开学前学校会组织教师学习,请专家做个讲座。有个校长朋友鉴于所在学校目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不安心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现象,请我去给老师们讲讲如何与工作相处的问题。在准备这次讲课的时候,我想到了最近看过的《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两本关于摩托车维修的书,第一本书的作者就是开摩托车修理店的老板兼伙计,后一本  相似文献   

10.
<正>本学期,我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和智慧的结晶,我读后受益匪浅,在此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迄今为止,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十一年了。十一年来,围绕"如何当好班主任"这一课题,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探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获益颇丰。雷夫老师所在的56号教室其实就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时而漏雨的小教室,他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孙松波 《教育》2013,(18):62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受学校派遣,于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赴美国波士顿对波士顿英语学院、斯卡斯代尔高中、康科德学院、布莱克莱恩高中、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期间,万玮坚持每天写博客,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美国学教育》一书,就是由这些博  相似文献   

14.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5.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16.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17.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他悉心观察比较中西教育,相关著作有《谁的大学》《美国教育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岁就上常青藤》《学而时习之》等。近日,薛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4,(28):68-68
正都说"你所读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在《童年与解放》一书的前言中,该书作者、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台湾教改先驱黄武雄屡次将新作《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对照着进行论述,并称其为《童年与解放》的姊妹书,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写法上,《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一脉相承,许多章节都是先以著名人物的经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段等作为引子,引出问题,再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在内容上,《学校在窗外》是一本充满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一位学生把《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推荐给我时,说这本书能让我想起童年许多的往事。阅读之后,这本书的确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然而更震撼我的,却是它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七位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作品.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而来到了巴学园。  相似文献   

20.
韩震演讲 《大学生》2013,(17):58-59
正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相长如今,知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去获取知识的渠道。信息已经全球化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我们过去买本新书都很困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讲得不生动,但是他讲得挺深刻、系统,后来我到北京来读研究生,买了一本书一看特别熟悉,发现就是老师讲的。他提前买到这本书,我们见不到,他就念这本书。现在就不行了,信息化时代,老师再这样干,肯定被学生哄下台去了。现在互联网、iPad、手机都具有学习功能,知识产业和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最近看了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网络学院教学震动了世界》,一个美国人创办了可汗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