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重大报道的策划越来越为各新闻媒体重视。电视报道的策划对提高电视报道的宣传质量和总体水平,提高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执行策划的重要环节——记者,必须在吃透要求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应急预案发出抗洪抢险最强音 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在第一时间做出恰当关注、报道、评论,积极引导事态发展,对地方电视台来说至关重要. 8月3日上午,鸭绿江上游(吉林省)发生严重汛情,气象部门预报丹东将出现强降雨,省长亲临丹东市现场部署抗洪工作.与此同时,丹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启动抗洪应急报道预案,派出记者驻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二十多名记者值班值宿,并组成多个报道小组,配备雨衣、缆绳、摄像机等设备.8月3日当晚,"丹东新闻"栏目开设"齐心协力防汛抗洪"专栏,制作了富有震撼力的片花和宣传字幕.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天发布多个汛情通报和转移群众、封堵坝门、交通管制等公告,新闻中心派驻防汛抗旱指挥部记者得到通报、公告文稿后,及时送回台里审查签发,值班编辑立即与播出部联系,通过游动字幕形式全频道播发,告知公众.相关栏目还详细介绍如何防范泥石流、洪水中如何逃生等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无数观众盯住了电视机,人们关注灾情,关注人员伤亡情况,也注视着电视工作者的表现。电视主持人、记者该用什么姿态面对现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中国的电视主持人和记者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在赈灾报道中的形皋是积极向上、给人激励和感动的,也是赈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是要客观、理智、冷静地报道赛事和运动员,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不要因为民族情绪伤害被淘汰的运动员。二是记者要进行外事培训。建议我们的记者在参与奥运报道之前,先要进行外事方面、语言方式的培训,以更好地与国际同行、国际友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8,(6):54-54
一是要客观、理智、冷静地报道赛事和运动员,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不要因为民族情绪伤害被淘汰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一、防汛报道稿件审核发稿程序 对暴雨、台风、雷电、冰雹、洪水、高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可根据各级气象、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报、警报、通报组织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当武汉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请每个记者在纪念簿上留言,我写的是“参加武汉抗洪报道三生有幸”。确实,作为人民日报一名驻地记者,能经历并报道这场大决战,是非常幸运的。今年6月武汉进入防汛抗洪以来,我就开始跟踪报道。两个多月中,我...  相似文献   

11.
宋卫中 《青年记者》2007,(10):56-56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许多人拿起了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即显即删的可操作性,又为摄影通讯员扫除了摄影的技术障碍。通讯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大量的来稿,丰富了摄影报道的数量和内容,提高了编辑的选择余地,活跃了报纸版面。通讯员的大量来稿,也给摄影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德州日报》的做法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繁荣摄影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普 《新闻实践》2005,(2):19-19
过去,国际上发生重大灾难事件,都是欧美记者抢尽风头。然而,在此次印度洋海啸报道中,中国内地媒体首次派出记者前往采访,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优秀的职业素质,为境外同行所瞩目。 记者见到, 《羊城晚报》、 《京华时报》、 《南方日报》、 《解放日报》、上海东方卫视、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派出近20名记者前往灾区。这些地方记者没有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机会,没有拿通稿、文件的渠道,惟一的办法就用"腿"来跑新闻。  相似文献   

13.
14.
今年夏天,洪水滔滔、南北为患、人水相搏、气壮山河,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象一座熔炉,锤炼着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新的升华。我们新闻工作者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似乎也找到了一块自己的特别用武之地。应用宣传中三大件之一的典型报道也特别得心应手。很多典型报道使广大受众为之动容,给人以力量、以信心、以鼓舞、以凝聚力。本来灾害性的报道常叫人惊骇不已,搞得不好影响社会安定。但这次宣传报道却突出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即新闻工作不仅要反映社会的舆论面貌,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卫华 《新闻战线》2023,(24):43-46
<正>国际话语权长期为西方媒体垄断,媒体影响力西强我弱的局面短时期内并不会明显改变。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使其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相匹配,这和我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驻外记者队伍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有着密切关系。2023年11月29日,我应邀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交流。  相似文献   

16.
周明顺 《青年记者》2012,(35):17-18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新闻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得最好最快的时期——新媒体不断涌现,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媒体和记者的形象堪忧。"无冕之王"是记者的代名词,表现出社会公众对记者的厚爱与尊重。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对我们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充分珍惜荣誉,树立良好的记者形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形象     
从小说家的立场来看,新闻记者是非常难写的。记者本身有一种微妙的特点。见面一谈话,你马上就会发现他是个记者。记者的特点来自新闻记者的职业,当记者的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大不相同。记者的特点是什么呢?三言两语又很难说清楚。我本人当过十多年新闻记者,可以说对记者是比较熟悉的。尽管如此,写记者也比写其他行业的人难得多。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形象     
写这篇短文,是由这么一件事触发的:某局组织新闻单位进行集体采访.接待十分热情,认真介绍情况,但没想到,有的记者在会上竞仰脸打起了“呼噜”,有的则自管聊天,使介绍情况的同志十分尴尬。会后,这个单位的领导大惑不解地说:真没想到,记者会给我留下这么个形象。此种情况虽属个别,但有些记者在采访中不注意自身形象的情况,确是存在。比如,有的记者同采访对象约定了开座谈会的时间,但过了一二个小时也不见人影;有的记者下去采访时,要这要那,把采访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从事记者工作,所以对记者这个称谓有特殊的感情。然而,出我意料的看到,去年十月五日《中国文化报》发表的北京地区民意调查表明,记者被排在群众认为形象较差的五种人员之内。同属知识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形象,却被群众认为是好的和很好的。这个调查虽不能代表全国情况,确有值得深思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