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意指与误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意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改革传统教学不重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不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与学习等问题.鉴于当前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理解上的混乱,本文尝试从"意指"与"误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数学也不例外,它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融合。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联,它们是同一过程,教育要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生活能为教育服务,生活又是一种实践,更是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关注点,鼓励学生实践力求"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自然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提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从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学说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平常"望文生畏"主要是因为生活阅历不丰富,又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因而无从下笔。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游戏作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的最大尴尬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理由是"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什么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注意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写作不必舍近求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内心世界、科学自然等,皆为素材。"怎么写"的问题需要动用一些技巧,比如制造悬念、营造误会、顺势翻转等。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是盛行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当下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时感到"不陌生"、"有话说"。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作文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要表现生活的写作冲  相似文献   

9.
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必须具体落实到对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照,才能彰显"生活世界"之所以存在并超越现状的魅力."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生存形式和内容,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关注性超越.可以把学生在一定空间中展现出的流动的"生活方式"分为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在对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以考察的基础上要求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回归"是从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走向学生的本真存在,那么"超越"不但是对教育"回归"本身的超越、学生本真存在的超越,更是一代新人对成人所代表的现世的超越、是基于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达成成人和学生的"视界融合"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我不胆小》教学是根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成长乐园"中"我不胆小"话题设计的。教材以学生在生活中胆小的时候为话题,提供了不敢独自睡觉等范例,并从小学生当众表演的生活体验深入展开,引导学生有勇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的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数学教学回归学生生活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以便科学处理"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好数学。然而,在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这种"书本数学"与"生活数学"不  相似文献   

13.
吴榕 《考试周刊》2014,(69):65-66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且容易忽视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导致学生很容易感悟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把真实的体验过程成为写作的"下锅之米"。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说法:学生在作文中编故事、叙事苍白、缺少真情实感是由于他们没有"生活".有的老师喜欢引用朱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回答学生作文虚假、空洞的问题.但是,正如鱼生活在水里一样,学生难道不是生活在"生活"中吗?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学生没有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简单"之策: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不应该疏离生活,要让语文敞亮生活的天地,将教学信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条"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教学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凸显。但学生的学习仍停留在练习、题海、应试考试的层面上,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提出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的论题,论述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方 《小学生》2012,(11):52-52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切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文史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履历情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乡土史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