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和 《新闻天地》2010,(1):46-47,60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买彩票的经历,如果买的彩票没有中奖,大家一定不会太难过,可是如果自己买的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但是发现彩票却不见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在浙江温州永嘉务工的付女士说,她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婚姻的出口     
小涵 《湖北档案》2005,(5):31-31
在上班的途中碰见几日不见的老同学,问候过后便聊起她可爱的儿子,她微微一笑说自己离婚了,现在想见儿子也只能一星期一次了。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前往内蒙,应聘蒙语翻译,她问前来接车的清瘦年轻男子,“你是在公司做什么的?”男子说,“我只是个普通做事的。”女孩点点头,“那你要告诉你们董事长,我为了这份工作申办了护照,办护照的两百块钱公司要给我报销。”女孩想想又很认真地回头叮嘱了一句,“记得一定要跟你们董事长说哦。”  相似文献   

4.
“雌雄同体”者的自觉与真相 2007年,《所以》;2011年,《她的城》。时隔4年,池莉才推出新作。4年,对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对于60余年写就的《浮士德》,哪能算长?但对现时代的中国作家而言,一月两月不见自己铅印的名字就抓狂,一年半载不见自己的新作印售就惶惶然,4年,就被称作“蛰伏”了。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那一年吗?那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档案事业迎来了她绚烂多彩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三份礼物     
王豪 《出版参考》2007,(8):12-12
三个兄弟年少离家,个个都事业有成。一天,他们聚在一起讨论送什么礼物给年迈的母亲。 第一个说:“我要送给妈妈一座大房子。”第二个说:“我要送她一辆豪华房车,还专门配备一个司机。”第三个笑了笑说道:“这些奢侈的东西妈妈是不会喜欢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妈妈很喜欢读《圣经》。现在她眼睛不好了,我要送给她一只聪明绝顶的鹦鹉,它能背诵《圣经》的每一个章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徐鲁 《编辑之友》2008,(2):67-69
想起来,已经快20年了吧?那时候杨红樱似乎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在童话写作上。她那些美丽的短篇童话格外引人瞩目,连续几次获得过当时颇有影响的“海峡两岸童话小说征文”优等奖第一名。那时她在海峡那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似乎比在海峡这边还要大。我最初就是通过她的一系列短篇童话和台湾《民生报》对她的报道而认识她的。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写作长篇童话了。记得她寄赠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在江苏出版的一个长篇童话。  相似文献   

8.
赵婕  辛渺 《出版参考》2005,(4):39-39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我也是这样,和自己喜欢的人见面的次数有限,所以,我每次见他所穿的衣服一定记得穿给路子看看。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分享方式,除了述说那些细节,还要彼此帮忙留存一些印象。路子对我说:“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9.
都市田园梦     
我的瑜伽教练老家在云南,中缅边境的一个村子。她说家中养着二十条狗,用来看守田地。我很好奇:你家多少地,要二十条狗?她气定神闲伸出5个手指。5亩?她摇头。50亩?依旧摇头。总不会是500亩吧?我瞪大眼睛。5000亩,她带着几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神气说。周围的隐形眼镜跌落一地。  相似文献   

10.
张旗 《军事记者》2011,(5):55-56
还记得数年前观看电视剧《沙场点兵》时的一句台词:假如战争明天打响?不,假如战争今天打响。数年后,当我走进这支曾经参加过那部电视剧拍摄的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时,仍然能感觉到那股壮怀激烈的虎狼之气。我问坦克三营营长赵玉文:演戏难吗?他说,我们只是在演自己。  相似文献   

11.
凯特·兰伯特记得在她的整个孩童时期只用过一两次借书证。而现在她一个月就要用好几次借书证。  相似文献   

12.
据四川日报载:今年2月24日,电影演员刘晓庆等观看自贡灯会。她事先声明:不见当地党政领导,不见新闻记者,不准拍照,不准录相。结果,还是有记者为她拍照,受到斥责(后来知道是个香港记者),还有记者为她录音。她挡镜头,要记者销磁。记者说有“新闻自由”,刘晓庆说有“拒绝采访权”,大家大吵一场。对这件事,许多人批评“刘晓庆的架子”。在我看来,值得记者思索的并不是“刘晓庆的架子”,而是“新闻自由”的价值。刘晓庆的架子,是刘晓庆的,换个人恐怕对“见当地党政领导”、“拍照”、“录相”之类,求之不  相似文献   

13.
柳萌 《传媒》2001,(1):34-36
在北京火车站的对面,有条叫富强(?)的小胡同,我大致还记得它的方位。有次去《北京观察》杂志开会,先到了一个小时,就想到这条小胡同看看,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见了。向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打听,老人说,前几年这里盖国际饭店,这些小胡同早就被拆除了。我听后,只是“噢”了一声,就怏怏地走开了。  相似文献   

14.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1993年固始县冬运会上,一位瘦小单薄的山区姑娘何艳红,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三项赛跑的金牌。大刘、小朱和我三人一起去采访她。大刘的报道没有写小何的片言只语,却写了领队一句话:“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她1”小朱写的消息中,何艳红是这样说的:“我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教练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我观察到:这位朴实的山区姑娘不断重复地说着;“俺说不准,也说不好,俺就知道这是为俺乡争光,所以就拼命地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美好     
一个儿年前看过的文章,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个片断:夜深.散场,他在远处打着了车,汽车的大灯,在黑暗中对着她的背影,闪烁了三下,像他明亮的眼睛。她知道,他在说“我爱你”,她微笑,但没回头,心里留下了一份缱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7.
李诚 《新闻天地》2010,(11):23-24
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情景。清华大学校园里,教师让她写26个英语字母,结果,“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8.
飞机停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取了行李,出了海关,到了大厅,没见到接我们的人。过了有20分钟,一位女士跑了过来,说:“是杨先生吧?对不起,因为交通管制,绕道来的,晚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又说:“你们等着.我取车。”说着,跑走了。又过了10多分钟,不见动静。我们正焦急.见她在大厅门口招手,说:“快出来.警察不让在门口停车。”  相似文献   

19.
你也许,根本没听说过萧飒。她十七岁,便以“文学天才少女”的姿态成名,作品三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分别是1978年、1980年和1982年——那一年,你出生了吗? 你很可能,知道杨惠珊,即使你没看过她演的《玉卿嫂》。我曾经与美国朋友坐在国贸里的星巴克聊天,他自称略谙中文,我信手一指对面的招牌,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念出—个“工”字,浅蓝眸子极其无辜:“那三个字太难了。”连起来是“琉璃工房”,正是杨惠珊的产业。从艳星到工艺美术家,华丽转身?啊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相似文献   

20.
按程序办     
聂小茜是个嘘寒问暧的有心人,毕业多年还会隔三差五地和大家保持电话联系。“你最近怎么样呀?”我说“很好,怀孕了”,她问“几个月了”,我说“2个月”,她说:“小心先兆流产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