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概念转喻“结果代替行动”为出发点,对汉语中静态谓词构成的特殊祈使句,尤其是形容词构成的祈使句的语义生成机制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构式义与词汇义冲突时,句式内能否建立转喻关系是衡量句子合格与否的标准。“结果代行动”所表示的认知规律是:结果可以转喻性地借代导致该结果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种行动构式,静态谓词构成的特殊祈使构式中构式义与词汇义产生冲突。本文从语法转喻理论探讨静态谓词祈使句构式的认知动因和语用功效。研究表明,静态谓词祈使构式通过构式压制抵消构式义与词汇义不相容关系,并且通过单次转喻操作模型、转喻链操作模型和隐喻或语境复杂转喻操作模型实现认知识解。静态谓词祈使句构式在言语交际中可实施简省功能、缓和功能及明示功能。  相似文献   

3.
“行止”由反义并列词组的“行动和止息”义通过转喻的认知方式凝结成词。其词汇化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即偏义复合和周遍性表义,表“行动”偏义和“行为举止”义。词汇化后,又在转喻机制的推动下,产生了“行踪”义、“品行”义。“行止”的整个演变过程是进行概念整合的过程。其中,认知的突显原则、认知上的不对称性、转喻机制等在反义复合词“行止”的成词和语义衍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别+A"祈使构式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否定祈使句式,本文从语法转喻的视角探讨了该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概念转喻模型"结果代动作"是该祈使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而构式义对形容词词汇义的语义压制是实现概念转喻具体操作的深层动因。"别+A"否定祈使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界定进入此构式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洗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问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6.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8.
祈使句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为帮助同学们备战2005年中考,本文试结合近年各地中考典型试题,就其常见考点作分类小结,供同学们复习迎考时参考。一、考查祈使句的肯定式[考点小结]祈使句的肯定式有三种常见的类型:①“Do”型,即以实义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②“Be”型,即以be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③“Let”型,即“Let’s/Letsb.dosth.”型的祈使句。其中,第三种类型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同学们尤应重视。[中考题例]1.—Thereisaticketonthefloor,isityours?—Oh,yes,it’smine.—Letmeforyou.(2003湖北黄冈)A.topickupitB.topicki…  相似文献   

9.
按“认知——言语——文字”的思路初探汉字的产生过程,认为汉字历经“形——义”转喻期(象形会意指事)、“形——音”转喻隐喻期(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形——音+义”隐喻期(形声),起源于指事的形声字是“形”与“音义”的最佳结合点,转注是用变异的形体隐喻变异的读音。  相似文献   

10.
李巍 《语文知识》2008,(3):94-96
“吃饭”由“用餐”义引申出“维持生计”、“生活”义。这其间有着复杂的认知过程。文章尝试着从意象图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当你遇到以“句首动词形式的判定”为主要考点的试题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文将为你揭示句首动词形式的秘密,介绍动词形式的判定方法,以提升你的解题技能。一、句首动词用原形构成祈使句的判定方法句首设空,需填动词,句子中没有其他谓语形式的动词,此时必用动词原形构成祈使句。表示“命令”或“请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语言的转喻本质为出发点,指出“副词 名词”结构是一种转喻现象,即用整体(名词范畴)代替部分(名词的主要特征)。此结构中的名词语义正是名词的主要特征,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广泛认可的或临时赋予的联想义,在理解名词真实语义时,需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类词如“出国”“留学”“国外”“海外”等在日常交流中被大量使用。通过分析语料发现,“国外”的转喻义主要有:指代某个具体国家、指代部分国家、指代一个国家的机构和某个领域、指代欧美发达国家。“国外”的转喻投射遵循以下规律:语义缩小、语义的选择性和行业、领域的差异性。在“国外”这一认知模型中,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国家是转喻投射中常见的源范畴。  相似文献   

14.
名词“拐”从本义到“拐杖”义、“跛行,瘸”义的语义演变,考察了这两个语义场中“拐”与其他成员的替换消长情况两种语义演变分别涉及泛化、隐喻、转喻等机制,“拐杖”义语义场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复音化的趋势,“跛行,瘸”义语义场成员的差异体现了典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章振邦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对祈使句有这样的论述:“祈使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含有第二人称主语的祈使句,另一种是带有第一或第三人称主语的祈使句”。“带有第一、三人称主语的祈使句通常以Let为引导词,第一人称由Let+me/us构成。例如:L。tmetTy。g。in”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不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祈使句的主语总是第二人称。正如盖厂龄、马俊明教授在其所著的《简明英语语法》一书中所指出的:“祈使句是用来表示请求、命令或劝告等的句子。它的主语是Y。;以听话人),通常不说…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同学们对于陈述句的附加疑问句的构成是比较清楚的,但对于祈使句的附加疑问句的构成也许就比较模糊了.下面就谈谈祈使句的附加疑问句的构成,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连系动词十表语”或“及物动词十宾语”组成析使句的附加疑问旬的构成.1.表示厌烦或不耐烦,用will/Won’t/Can’tyou? 阅读时一般用升调.例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小心VP”祈使句的表义类型及相应的结构特点,认为“小心VP”是个多义格式,它可以表达两种主要的语义类型:“提醒”和“警告”,并分析了进入“小心VP”祈使句VP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心VP”取什么语义类型取决于“小心VP”祈使句的外部分布及VP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探讨日语“心”的多义性出发,详细分析日语“心”的三个主要义项,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制作的语料库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出日语“心”的转喻义和隐喻义义项各占一半,实际用例中以表示人的思维、情感的转喻义为主。从表达形式上看,「心の中(うち)で」「心の奥(底)から」「心に」「心を」「心が(は)」的表现形式占绝大多数。汉日语“心”有许多共通语义,但汉语“心”多以复合词形式出现。因此,在翻译日语“心”时,大多译成汉语带“心”的复合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  相似文献   

19.
按照构式语法,词汇义和构式义在整合时,会出现语义相互压制。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机制。在英语双及物动词中,其构式义对词汇义的转喻压制主要体现在四类动词上;词汇义对构式义的转喻压制以未来领有类动词为典型;即使在构式义占据优势时,动词义也并非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祈使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它与传统语法中的“祈使句”不同 ,它的表达式远比“祈使句”本身丰富得多。本文主要对“祈使行为”表达式的形式与意义进行分类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