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居建筑,是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取代后出现的。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建筑有其独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美学视角探析该民族吊脚楼建筑中所传达的美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湘西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也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其它民族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基石,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民居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土家民居建筑"挑廊式"和"干栏式"的艺术风格以及土家民居的造型特征,体现了武陵山区民间建筑师们的高超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的建筑过程与空间营造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人民智慧的象征,亦是土家文化与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其赖以生存的原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家族非遗的生存基础遭到严重影响,相当数量非遗存在传播手段缺失、保护理念失真、投入难以兼顾、传承人才断层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湘西龙山“摆手舞”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与深入研究。最后,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深刻反思和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为推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发利用熠熠闪光的湘西本土艺术教育资源是其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和现实要求。在浩如烟海的湘西土家族山地文化资源中撷取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并将之提炼为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内容,对其甄别筛选是关键。湘西土家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应以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指导思想,以土家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主题单元活动和主题网络要素发散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土家族民居雕饰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建筑,尤其是吊脚楼的建造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文化模式。其构造上的技巧,造型上的实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土家族政治、文化、艺术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土家族民居雕饰不仅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型制、内容、特征上就土家族建筑的雕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留存的土家文化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土家族建筑传统雕刻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区域民族构成和区域主体民族的空间差异将湘西文化划为四个分区,即土家族文化区、土家族苗族文化区、苗族文化区、苗族土家族文化区。从文化分区的视角出发,对湘西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邹珺  田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10-13,22
毛古斯仪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缩略图。它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多层面地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蕴含着土家族人民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在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的调查,发现毛古斯仪式不仅追溯与传承历史的功能,还具有传递伦理、支撑生存、凝聚民族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汉化,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生活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以使摆手舞这一土家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三至六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故让摆手舞走进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板房建筑历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仍然被部分当地居民延用的一种建筑形态,并构成了我省北部山区的地标性民居建筑群聚落文化,该论文以豫北山区传统石板房民居资源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资源的特征,多层面深入发掘其自然、人文环境、造型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改善豫北山区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中国民居发展背景和对民居传承的紧迫性进行分析。同时,以"印象民居设计"为例,探讨了民居中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情况下,对如何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发展本土建筑的思考,最后对民居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民居传承性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傣族干栏式建筑形式别具特色,它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建筑形式、风格及类型与傣族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起源、生活习俗等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了解傣族建筑文化的特定背景,才能更好地研究傣族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8.
"毛古斯"是湘西土家族在传统年节期间表演的一种仪式歌舞,其原始古拙的表演风格与内容近年来吸引了学者的关注,而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为当地政府部门、地方专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旅游民俗开发提供了话语资源。目前,"毛古斯"正经历着被对象化、僵化地认知与理解的过程,这也是当地民众被疏离于自身传统的过程。作为"文化表演"的传统正在被异化为一种被复兴的、被重新发明的所谓"传统文化",地方社区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心理世界也因此而经历重组。湘西土家族"毛古斯"的个案表明,只有给予当地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导性"以足够的尊重,其文化传统与民俗才能鲜活地、必不可少地存在于当地社区民众的日常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全人类学观和乡土文学创作方法主要来自他对湘西文化的理解。湘西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着典型的文化积沉范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等诸多民族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群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标志着中国乡土文学研究新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