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村寨是传习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单元,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是保育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生境。通过对那贯屯的田野考察发现,壮族山歌文化的传统生境已然嬗变,山歌文化传承的村寨依托已经消解,山歌传承现状和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黄敏珍 《广西教育》2013,(35):42-43
以南宁市隆安县为例,阐述壮族山歌文化的特点,并从将歌圩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中、打造山歌文化旅游品牌两方面探讨壮族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龙脊古壮寨是广西代表性的梯田稻作农业社区,其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内容衍生于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原真性保护为前提,创新性地转化资源利用,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前进发展,自然与人文生态体系和谐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论客家山歌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生态美学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尝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客家山歌做出新的阐释,从人与自然、以和为美的角度,对客家山歌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美,从乐本于天、以天地为师来阐释客家山歌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从山歌与礼和、山歌与德和进行阐释;客家山歌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可以为当今生态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壮族的宗教信仰,是壮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山歌中存在着大量反映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平果嘹歌作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烙印。嘹歌形象地记录了壮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具体表现在语言、山歌、民俗文化等方面.壮族人民在语言计数和度量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包括基数词、序数词的表示,度量衡单位、货币单位及天然单位等量词的表示.山歌是壮族人民用以表达情感的传统歌谣,壮族的山歌中渗入数学元素,使得山歌韵味无穷,情趣盎然.壮锦和绣球是广西壮族刺绣传统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其图案的结构主要由几何线条或几何图形构成,制作工艺也运用了数学思想及方法.研究壮族的传统数学文化对壮族文明史及壮族地区数学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的山歌种类繁多,意境深邃,形式多样,有超高独特的创作手法,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民族文化,兼具有文化价值和生产价值。在广西百色一带,壮族人民仍然保存着壮族文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百色市壮族山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本文阐述了广西百色壮族山歌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马山壮族山歌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在历史的流传中散发着马山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以三声部民歌为代表的马山壮族山歌如今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我们调查发现其生存状态以及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未来如何保护马山壮族山歌,使得其在未来有着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山壮族民歌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通过调查广西马山壮族山歌现状,以期为未来马山壮族山歌的发展提供几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3-45
生态美学是当代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以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性为出发点,对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开发理念,全力打造"体验式"乡土景观之美,注重对乡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激活,创造一个生态、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星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204+206-204,206
壮族山歌不但是壮族人民广为传唱、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民歌,也因其旋律优美、艺术性高、受众广而受到全国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本文探讨了壮族山歌纳入民族师范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和举措,旨在通过音乐教育传承该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壮族山歌,丰富音乐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影《马语者》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生态美学思想不期而遇,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美。影片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万物皆有灵的生态美学理念;万物平等的生态美学本质;仁爱的生态美学精神,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美学理想。电影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延伸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从而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影片《马语者》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晓 《文教资料》2008,(33):79-80
宜州壮族山歌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五花八门,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对宜州壮族山歌作了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壮族民间歌曲以各地山歌最为出名。以坡芽歌书、马骨胡之歌、嘹歌、房屋等壮族山歌中的歌词为例,说明壮族山歌继承与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笔法。山歌中运用“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壮族地区,壮族民众的歌谣一般均采用即兴的直白唱法,来表达劳动、爱情与生活的事件与情绪;比就是现代文学的比喻。它是壮族山歌歌词最普通的手法;兴,是先唱他物,再引起歌者要唱之物的意思,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从表现手法上分析,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一般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以及重叠与对仗文学修辞方法的运用,证明了壮族山歌具有原生态、民歌特色和古代文学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歌是壮族人民倾诉心声、传情表意的特殊交往方式。可以说,山歌是壮族地区一种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艺术。我们将这笔精神财富作为教育资源.实施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收到了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物质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居建筑理念和良性永续的农业耕作模式,制度文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信仰和宗族制度,以及精神文化中传达"天人合一"生态意蕴的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从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观、引导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壮族山歌文化蕴含着养分,在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平等观等方面的育人素材十分丰富,将壮族山歌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曾艳 《海外英语》2023,(7):15-17
壮族山歌中自由语气词极为显眼,其数量丰富,使用频繁。可以说,自由语气词是壮族山歌的显著特征,也是其民族风情的重要表达方式,但目前很少有学者研究有关壮族山歌中自由语气词的英译技巧。研究者通过英汉语气系统的对比研究,提出省译、合译、转换三种自由语气词英译技巧,力求体现壮族山歌的音律美和韵律美,保留壮族山歌浓厚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生性和谐-对抗-征服-新的和谐”的演进过程。海德格尔对近代的主体间性理论进行了改造,使其带有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色彩,成为生态美学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根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实现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整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摄影文学是一种可以从多种维度解读的复杂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对生态和谐、人性舒展的强烈追求,正是要以自己的生态美学理念反思和批判消费文化时代技术进步、人性萎缩,经济发展、自然荒芜的文明缺憾。摄影文学体现的生态世界观、美学观与传统审美主义话语的世界观、美学观有着质的差异。与这种生态世界观和美学观相应,摄影文学也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对话性思维方法,一种对话性、过程性、去中心、整合创造的现代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是地理学科的应有之义。文章从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和实践方式三个维度阐释了生态文明理念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契合性,构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路径,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