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中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在深化人性的复杂以及表现底层百姓生存困境的主题上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魅力;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表现了作家在现代性上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英国旅行探险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大众欢迎。这些作品在介绍海外奇闻异事和冒险经历的同时,也将空间的想象拓展到世界各地。笛福的小说《辛格顿船长》在切换的广阔叙事空间里再现了不同地域空间中与英帝国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特征。小说对叙事空间的理解和解释赋予想象中的地理空间以民族和地区意义,从而形成对帝国海外殖民扩张有利的空间关系,实现了帝国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姚娜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08-110
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多重叙事情境的叙事策略使得传统的线性叙事实现了空间转向,并创造了时间空间一体化的叙事格局,所运用的多重叙事情境下的叙事策略构筑了莱辛独特的叙事"话语"并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小说深刻反应了虚构与现实的分裂与整合,同时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以及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小说多重叙事情境构成了多重意蕴空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邹建军教授提出的文学地理学,通过分析易卜生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途径,诠释和实践地理空间的建构途径,即地理叙事。在易卜生的诗歌中,特定的地理位置、非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及想象的地理位置相互关联。这些地理位置并列存在而距离跳跃,彼此临近而逐渐延展,虚虚实实而相互转换,共同组建易卜生诗歌的地理框架,联结诗人的脚步和思想,诗人内心的种种情感也在这些地理位置之间强烈迸发。诗人通过实景与幻象交织,真情与诗意的交融,建构起一个个独立而统一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5.
葛亮的长篇小说《朱雀》以细腻的笔法书写了南京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以及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厚重的历史传统造就的南京包容古典、接纳现代的城市个性。葛亮笔下的秦淮河、朱雀是代表性的地理意象,反映了作者对南京的独特记忆。《朱雀》的地理空间及地理影像呈现多重指向:城市记忆的历史指向、“大萝卜气”的民间指向与新旧杂糅的都市指向。  相似文献   

6.
7.
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由人类聚居地演化而来,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在小说《长恨歌》中空间形态与人物紧密相关,具有与人物互动、互文的特征,是小说中一个隐性角色,也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分析空间与人物的互文关系是解读小说《长恨歌》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8.
《紫钗记》地理空间书写丰富精彩,"陇西"地理空间书写在全剧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呈现出简略总括的书写方式。文本中作为空间性叙事的陇西,往往出现在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的关键转折处,对剧作舞台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剧情的演进、戏剧冲突的生成、剧作至情主旨的凸显和实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继承了前人小说空间叙事艺术,并创造性地加以拓展,运用了独特的第三叙事空间手段,为青年男女抒发对生命的满腔热爱、实现爱情理想提供了在封建社会中难以存在的人生舞台,弥合了作者主观的叙事意图与客观的叙事效果之间的缝隙,给读者的多样性解读预留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实践中,作家不可避免地涉及中西方两个地理世界。从人物的实际活动空间位移到文化范式的不同,华文文学都涉及到地理因素的差异。新移民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借助"开平""金山"两个地理空间,探究了原乡与异乡的象征意义,使小说人物在两种不同文化地理空间中呈现出身份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纳丁·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邂逅者》生动再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南非和一个边缘小国的社会图景,巧妙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失衡。在小说中,戈迪默将社会背景、人物内心思想、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影响都融入了地理空间叙事中。人文地理空间的建构帮助作者塑造了人物形象;自然地理空间建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想符号空间的建构提升了作品主题。从空间批评角度出发,解读该作品的地理空间叙事,以期挖掘戈迪默小说中地理空间与地理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空间”形式这种新的理论范畴阐释了先锋小说的叙事结构。余华、格非、马原、苏童等先锋派作家采用多种手段,构筑了拆解与重组、错位与对话、反讽与和声等结构特色,体现了先锋小说叙事结构的内在表现力,呈现出新鲜的与世界接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李玉苏  万方 《广西教育》2023,(21):152-156
本文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基于地理意象分析杰斯敏·沃德小说《拾骨》中的地理意象与叙事风格,重点分析小说中飓风、树林等地理意象,探讨它们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结合作品中的动物叙事,聚焦饱受贫穷和种族主义压迫的黑人家庭生活,描写美国南方乡村黑人被不断边缘化的生存困境及其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亲情和韧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一般认为语言文字是单一的线性叙事媒介,并不适合表现空间.但许多文学作品却突破限制,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生动的人物肖像的刻画和历史片段的穿插回顾,延缓叙事时间的流动,或造成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并置,从而使得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武.不仅如此,一些作品还试图借用其他一些叙事媒介如舞台戏刷、绘画、电影等的空间叙事技巧,展现出丰富的空间意象.在小说<巴士>中,艾萨克·辛格利用文学叙事手段构建出静态的舞台空间,灵动的绘画空间和飘忽的电影空间.  相似文献   

16.
《绅士的太太》是沈从文都市批判系列小说的代表,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假做作与骄奢淫逸。为了更好的揭示这一主题,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构建了庞大且繁复的都市空间,其中一方面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界线的模糊化,另一方面是物质空间建构下都市精神空间的揭示。从整篇小说来看沈从文又采用都市叙事模式,淡化具体事件,突出都市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17.
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人类生存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人地之间、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类进行各项认知行为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在地理空间知识学习和空间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效的思维系统,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布及空间关系的认知,能够建构学生地理空间意识,有助于学生透彻认识人地空间关系和形成正确的生存观,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  相似文献   

18.
封面是报刊的解释透镜.<良友>画报封面刊登女性身体图像,建构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摩登与时尚,现代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引出了大众传播媒介与女性身体空间建构及媒介与社会想像性营建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赛莲之歌》是马华小说家张贵兴的一篇早期小说。彼时,张贵兴鬼魅阴暗的文风刚刚形成,其文字之间仍然洋溢着青涩稚嫩的气息。然而对于雨林空间的关注在此文本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张贵兴将视角聚焦在他自己的出生地——婆罗洲的小镇上,借由自己的文字构建出马华文学史上较为重要的雨林空间。同时,文本中的雨林空间不仅仅指涉物理存在意义上的“雨林”,同时也指涉着创作者的心理空间。因此本文将从“雨林”空间这一意象入手,结合作者本人的越境体验,分析《赛莲之歌》中的空间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对于历史和人的关注一直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之于方方来说尤其如此。不同于以往方方笔下勾勒出原生态日常生活图景中的众多小人物图集,她的新长篇小说《软埋》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洋溢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因子,人成为再现历史、重构历史的一块块文化拼图,历史成为真实可感的人的历史。小说从本质上力图回避具有决定意义的宏大历史叙事,而转向民间的、个体的、散乱的历史碎片,希翼在家族隐史、乡村秘史、民间传言的时代缝隙中采撷和串联起历史的真实,廓清与还原出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文化景观,方方以写实的笔调建构起文本叙事中的多维空间,凸显出普通的、真实的、典型的个体生命在历史海浪中的起落、浮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