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对"未来课堂"这一概念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依照术语标准化的视角从单义性、简短性、理据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阐明了未来课堂具有作为一个研究术语存在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然后根据未来课堂的特点,在之前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课堂设计框架(FCDF),并从基本理念、构成要素和迭代过程三个方面对框架进行了论述。最后以研究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将研究内容分为"基于FCDF的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开发"和"基于FCDF的未来课堂的评价"两个部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参与人员、具体维度、详细过程与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未来课堂设计研究与实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以未来课堂为代表的新型学习空间的开发亟需科学化框架的指导,与此同时,体验学习方式在未来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还未引起重视.该文在分析学习空间开发框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ST框架,并据此开展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文章首先根据体验学习的特征、空间设计原则、技术设计原则三个方面衍生出未来课堂的设计准则,然后对设计准则进行归纳与提炼,根据不同层次形成了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特征.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未来课堂的设计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开发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OBE理念核心内涵出发,探索其在课堂革命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在融合教学过程、课堂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讨论互动、成果展示等方法手段,研究基于"OBE+CIPP"框架下的线上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方法.实践发现,"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知识内化与升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等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实时课堂持续改进提供有益参考,为学校课堂革命及教学评价提供侧面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年级学生60人进行了关于网络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浅析了现有网络教学的现状,基于调查结果并结合该年级《VB.NET程序设计》网络课堂、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等观点开展了"Wiki课堂"的教学实验模式,详细论述了Wiki课堂的教学改革过程及评价机制;最后用实验前、中、后在理论水平和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考核数据,论证了Wiki课堂及过程性评价对当前网络教学中学习效果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并改善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整体水平,从而为该专业学生的网络教学和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面向课堂情境的设计研究实践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设计研究在干预系统设计内容上的研究缺失和学校教育实践革新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现有学习科学研究和作者自身的课堂实践研究,构建了一个面向课堂情境的设计研究实践框架.该实践框架和其所隐含的设计原型、干预设计系统和基于证据的评价等思想丰富和拓展了当前的设计研究过程模式理论,为推动设计研究在课堂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切实的系统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邵佩红 《生活教育》2014,(15):61-62
"项目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类型之一。包括项目主题设计、活动过程指导、活动结果评价三个部分。借鉴宁波市北仑区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设计的课堂教学成果,分别从项目设计活动的"内容生活性,过程体验性,实践可行性,评价本色性"四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探索来具体阐述"四性统一"的活动项目设计才更有效,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写字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为突破口,研究如何将写字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价值完美整合。分别从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过程评价的目的性、关注过程评价中激励的全面性、关注过程评价的持久性四个方面讲述写字课堂上的实践做法和效果。阐述了将过程性评价理念实践于写字课堂的现实价值,最终实现运用过程性评价来开启提高学生书写素质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背景下,未来课堂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课堂协作学习中存在协作分组不合理和学生行为评价难度大等问题,设计基于未来课堂环境的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对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在未来课堂中的应用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其中基于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研究是开展体验学习实践的基础。文章在未来课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以体验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了强调个人反思、兼顾社会化与个性化、注重对体验学习过程的监督等三个设计重心;利用体验学习圈作为体验学习的过程模型,结合未来课堂的特征和体验学习中采取的主要活动形式,构建了基于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应用模式;通过一个实践案例论述了基于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的具体实现与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设计的研究通过为特定的场合设计学习环境,采用"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为更好地解决当今知识时代对传统课堂教学变革的诉求,本文以"平面图像设计"课程为例,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下,运用连续统思维将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优势互补创设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从现实问题、理论驱动、干预系统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理论—技术—实践—评价反思的交互中精致迭代循环。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相关原则和教学策略,为后续不断充实研究框架和研究制品提供了依据,从而为使学习者从"机械学习"到"有意义学习"的转变提供一种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泽西州基于《新一代科学标准》开发了全美首个科学示范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为如何将科学学科大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立了范式.分析表明,该课程框架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概念理解与实践能力进阶发展""问题链式引导单元知识与应用整合""形成性评价与课堂表现性评价融合"三大方面,为我国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标准、如何设置...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传统讲授式课堂,STEM课堂具有学科融合性、真实情境性、项目承载性,然而如何对其展开评价一直是个难题。作为循证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观察可为STEM教育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教学实践证据与衡量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国际典型的六套STEM课堂观察协议(RTOP、OTOP、UTOP、TDOP、COPUS、PORTAAL)发现:在构成要素上,各协议均体现了基于科学探究、先验知识、沟通合作、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概念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与元认知能力的认知目标,倡导自主、民主、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在应用情境上,虽然所选协议能够从教学策略、课堂动态、师生互动等方面改善教学,但普遍存在观测学生学习行为不足、忽视技术作用、难以表征实践操作等问题。据此,本文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和TPACK框架将STEM课堂解构为教学存在、社会存在、技术存在三个维度,统摄STEM课堂观察的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STEM课堂观察的L-PST双罗盘模型;基于评价设计、证据收集、评价实施三环节构建STEM课堂观察评价的三维矩阵,为教师和研究人员理解STEM课堂、选取适切的观察视角与评价工具、实施STEM...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现实困难的分析,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施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体验式实践教学。通过对教学目标设定、平台创设和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建构的实践表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要积极打通校园第一、二、三课堂,突出教学准备与反思两个环节,抓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协调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5):67-73
文章基于同伴互评与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从"理解"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内涵。基于此,文章围绕衍生性主题、理解性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等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理解视域下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依托此框架,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为例,从理论层面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文章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同伴互评研究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设计案例与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智慧课堂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为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基于活动理论,从教学设计、过程实施、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框架。从“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主体—自我”三个向度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研究表明,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更能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课程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内涵由课堂教学策略的集合发展到基于学习理论建构的课堂实践过程,其实质逐步指向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有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调节学习之间存在目的、过程和功能上的共性。进一步探究两者内部的影响机制,发现形成性评价通过明确目标设定、增强自我监控以及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三个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进程。研究结果为我国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索将智能手机引入课堂教学,构建新型"互联网+"课堂。以已有的教学实践为依据,详细阐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互联网+"课堂的实施方式及学生反馈评价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智能手机的"互联网+"课堂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便捷性4个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的媒介素养课程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评价及其评价设计,并对其"晶体"课程实践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问题及文化研究。该研究主要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以吉林省靖宇县某小学为实验基地进行课程实践。文章共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晶体"课程评价的提出及其依据;其次,从课程评价的视域、参加者、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来阐释"晶体"课程评价的设计;再次,从微观层面上探讨"晶体"课程评价的问题设计及实施方法;最后,以小学媒介素养课程中的"摄影"课程为例,对其进行课程评价的实践及其文化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教室风险""文化惰性"的概念。总之,全文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进行评价问题及实践研究,旨在完善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的同时,也为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及评价问题提供可能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可视化学习的教育价值已得到普遍共识,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应然诉求。从可视化学习角度看,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设计方法,逆向单元教学设计还需凸显单元教学活动过程的可视化、突出单元评价设计中学生的反思与改进。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在逻辑层面加以澄清,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可视化原则:这需要我们遵循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可视化教学过程与结果、“抓大放小”的原则;(2)建构怎样的操作框架:围绕逆向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对目标、评价、教学开展具体维度的可视化处理;(3)需要哪些可视化技术:如何可视化学习、如何研制表现性任务与评分规则、如何可视化课中学习、如何收集与开发可视化工具。其中,课中学习可视化乃重点与难点所在,为此建构了OTSPC技术框架,即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策略、难点提示、课堂评论五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基于以上原则、框架与技术,在实践层面从目标、评价、教学三个方面对一个单元进行可视化逆向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逆向教学设计基于对学科大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可以实现学科大概念与基本问题的转换,使学科教学指向素养培育。其“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设计理念,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的共生学习环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目标、评价、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先构建大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框架,将目标从导教性转为导学性,从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两方面对学习目标作详细划分;然后设计真实性评价任务,制订表现性评价量表;最后以问题链落实大概念的表达,以学习情境作为问题链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