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是中国人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自古以来,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是"神龙"。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自汉代以后,龙被帝王所利用,成为帝王的化身。龙文  相似文献   

2.
龙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图腾崇拜 ,由于伏羲氏部落所处的特殊条件 ,使它在总结、吸收各种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龙文化。此后 ,在与周边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的不断融合中逐渐补充、完善 ,并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龙(Long)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的象征,象征着发展、吉祥与和平,和西方的dragon(龙)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对龙的起源研究,对龙文化的研究著作甚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相同的看法,也有分歧的意见。但是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即龙文化与中华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一个表里相依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而后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图徽,炎黄子孙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对龙的精神化意义,又有不同分说。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2,(5):5-9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龙"的形象。"龙"的形象,是雄健而神秘的,它是神奇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但是,"龙"并不是存在的生物,它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出自远古的图腾崇拜。当代不少研究者都认为,龙非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生物,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想象出来的神异之物。闻一多先生曾在《伏羲考》中  相似文献   

7.
8.
龙,中华民族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惟其如此,中国乃成为“龙的国度”,中国人亦成为“龙的传人”。带着万象更新、天地人同春希望的又一个龙年来了,怎能不由衷生喜呢?我们憧憬龙年的美好,毋宁体悟龙文化的精神,因为龙文化本身就指向美好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龙年说龙     
阿蒙 《神州学人》2000,(1):25-25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入。龙的意识大抵沿自古代炎黄先民的图腾崇拜。古时典籍称:伏羲之母华肯在雷泽因脚踏龙身人面的富神的足迹,感孕而生伏羲。伏羲文娟“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黄帝篇》。炎帝之母在华阳淤玩,看见神龙一有感而孕,生炎帝。炎帝“人身牛首”《正义)引(帝王世纪》。作为部族的徽记的龙,其形象随历史的演变、氏放的融合分化而不断变异。定型后的龙的形象大体是这样的:牛头,象鼻.鹿角,马鬃,蛇躯,鳞身…  相似文献   

10.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  相似文献   

11.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  相似文献   

1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  相似文献   

13.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15.
考察关于龙的物及字记载,我们看到,悠悠数千年,经过绵长的时间积累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龙图腾化。龙图腾的人演化为龙的学展示了多方面的研究,龙不仅在甲骨、金、纹饰、习尚中,也在占候卜卦和流传久远的美丽神话中,依据龙图腾创造出的艺术,不仅在学领域层出不穷。在百业之中也几乎无所不在,实为天下水大观矣。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龙崇拜起源”研究新的原型说继续出现,新旧观点辩论亦走向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出新,学术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考古发现等,都有助于澄清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形成一些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中的"龙"不仅与游仙联系密切,而且被用于比喻皇帝、宝剑、马等人或物,就连以"龙"命名的人名与地名也在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龙文化不仅为李白诗歌提供了大量奇幻色彩的意象与典故,而且使得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含蓄,也更加形象生动,更起到了深化诗歌精神内涵、突出诗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论述“龙——由图腾崇拜到皇权象征”的演绎历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说龙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的原因、过程及龙图腾的形象特征;第二部分在追叙华夏民族融合、形成过程中,说明华夏族的先祖如黄帝、炎帝、颛顼等“人王”就是龙、龙的化身或驭龙的先圣;第三部分是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氏族社会的瓦解,龙逐渐变成了氏族贵族以及后代帝王通天的工具和权力象征的情况、原因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稼轩词中的“龙”形象十分丰富,它们既是辛弃疾笔下用典的神兽,也被用于比喻皇族成员、岩石、花、雪等人或物象。词作中还屡次出现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潭、龙泉县、龙安寺等等。此外,图腾、宗教中的“龙”意象及以龙喻文在稼轩词中也偶有涉及。形象各异、内涵丰富的“龙”共同构成了辛词中的龙文化,它们或是用典,或是真实写照,使辛词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起到强化词风、突出词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