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潮"成长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呈现为:从"家乡世界"闯荡"陌生世界",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种现实的而非理想的成长经验。这个奠基性的残酷"成人礼"叙述模式是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的改写,在"家乡世界"已知性的层面上开始了对"陌生世界"的认识和挑战,与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是我园尝试的一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世界是实现了的“可能的世界”,为弥补不能亲历其他未实现的“可能的世界”的遗憾,人类通过叙述构建出种种“虚构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与“虚构的世界”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堂吉诃德所患的“叙述蛊惑症”在一般人身上也有存在。叙述永远具有述史功能,读者借助“虚构的世界”来认识真实的世界,后者因此常打上前者的烙印;然而人们毕竟依赖后者来认识前者,前者中的逻辑规律与“可能”的标准必须从后者中化生出来。  相似文献   

4.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不良传播媒介泛滥,一些学校强调智育至上,家长和教师思想教育跟不上,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沟通,忽视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呵护,学生心目中没有学习的“榜样”。致使部分学生困惑、迷茫、烦恼,由此产生了后进生、问题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给学生找准成长的“标杆”,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进行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我们的做法是:给学生找准成长的“标杆”,让家乡的“大山骄子”走进课堂,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从学习家乡楷模的过程中,扬起理想的风帆,走向成功的人生。一、寻访“大山骄子”,领略“大山骄子”的风采发动广大师生,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广泛寻访身边的英雄模范,了解他们的事迹。  相似文献   

5.
“成长记录袋”是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质性评价方式。它符合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评价的弊端。当前,在中小学推广“成长记录袋”评价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刊载北京石景山区古城中心小学校长杨文钢及该校两位教师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儿童就如花朵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和各自的绽放时节。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德育”模式,开发设计“童星花语”在线体验App——我与我花共成长,设置“童言知花、童手护花、童眼赏花、童心惜花、童思探花、缤纷童年”等活动板块,旨在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我与我花共成长”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时拥有一份珍贵的电子成长档案。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的培育不仅要关注其专业技能的成长,更要关注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诉求,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全人成长”思路,实施“三步四策”,以三维度厚植情怀、三层级同研共享、三工程引领需求、三项目优化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助推青年教师快速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渠道,使其在自然、自觉的状态下激发潜在能量,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全人成长”。  相似文献   

9.
尹静 《科幻画报》2023,(4):249-250
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四史”教育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深度,阐述了大学生应当坚持的正确道路和努力方向;从统揽“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指明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遵循的具体路径。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要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频共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真正做到历经坎坷不改初心,披荆斩棘不辱使命,切实扛起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  相似文献   

10.
刘关军 《小学生》2010,(1):36-37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物万事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能听到儿童生命成长的拔节之声。  相似文献   

11.
高职“双师型”教师面临着成长的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条件欠缺、模式不清等成长困境,这主要缘于所在学校不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缺乏企业的有力支持,教师同时面临着沉重的职业压力以及自我认同欠缺等因素。为此,高职教师要立足职业生涯设计成长目标,同时相关机构应该依托高职教师所在岗位优化成长环境,构建激励机制促进高职教师自我成长,为高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创造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陈雪莲 《江苏教育》2022,(22):49-51
职初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开展了立足实情、按需而行的校本研修,不断追问、审视、探究教育的真问题和新方向,组建“三星教师”成长营,让职初教师“全员、全程、全科”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杠杆”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该怎样成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专篇议论教师的成长,即从“关注的不同”入手,叙述教师成长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的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通过厘清青年教师共性和个性需求“订单”,设计“SCL阶梯”成长路径,构建新的培训模型,采取诸如扎根团队成长、聚焦课堂关键、紧跟课改潮流、开设“云上夜校”等校本培训举措,促使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陈斐 《教育探索》2009,(6):83-85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集中地表现为“鸵鸟主义”和功利化取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缘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功利化和教研活动行政化。改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一是应指引教师开展基于专业成长的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二是应建构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成长记录袋”是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质性评价方式。它符合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评价的弊端。当前,在中小学推广“成长记录袋”评价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刊载北京石景山区古城中心小学校长杨文钢及该校两位教师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战“疫”这段特殊的经历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良好契机。战“疫”是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成长之书,让孩子感受到英雄的力量、榜样的力量、青春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平凡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专业的力量等等,为孩子注入澎湃的成长动力,促进孩子内在精神的生长,养成良好习惯,并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化疫情防控的“鲜活素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帮助孩子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成长,把特殊的体验转化为人生智慧,积淀为人文营养,升华为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9.
“学讲课堂”通过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时间规划,重塑课堂结构,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讲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在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采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共享成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学习环境、学科适用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体验”,是智慧的体验;教育是“穿行”,是智慧的穿行;教育是“成长”,是智慧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