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议与更正     
对一幅图象的意见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萘的熔解和凝固图象”是离开实验事实而臆造的图象,它未能真实揭示物理量变化的客观规律。一、图象中描绘固态萘和液态萘在同样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的图线AB和图线CD斜率相同,表明固态萘和液态萘的比热一样,这是违反客观实际的。事实上,液态萘的比热稍大于固态萘的比热。在用同一热源使同质量的固态萘和液态萘在单位时间里吸热相等的情况下,液态萘升温较慢,CD的斜率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一章有这样一道题:夏日,剥去刚从冰箱内拿出来的冰棍纸后,看到冰棍在冒“白气”,请问是什么原因?上科版的《物理教学参考书》的回答为:冰棍冒的“白气”是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凝成的小水滴;上科版《重点中学初中物理试题精选》一书的回答为:冰棍冒的“白气”是由于冰熔解及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而凝结成的小水珠.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中考突出了用物理图象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初中物理图象类型虽不复杂 ,但学生对图象的认识是分散的、不完整的 ,需要通过专题教学 ,使学生上升到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知水平 ,从而搞好初中物理总复习 .一、物理图象的共性1 .横、纵坐标轴认识图象时 ,首先要从横、纵坐标轴开始 ,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 ,以便了解物理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如图 1所示 ,纵坐标表示速度 v,横坐标表示时间 t,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若将纵坐标改成路程 s,横坐标不变 ,则图象反映的是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图 1          图 22 .图象中的点物理图象中任意一个点往往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 .如冰在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如图 2所示 ) ,点 A表示冰在吸热升温过程中处于温度为 - 4℃的固体状态 .物理图象中的“拐点”又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 ,它是两种不同情况的交界 ,是物理量发生突变的点 .如图 2中的点 B表示冰将要开始发生熔化现象 ,点 C表示冰的熔化现象将结束 .3.图象中的线图象中的一段线往往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例如...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高一物理课本“直线运动”一章中,引入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图象斜率有着一定的物理意义,在s—t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着加速度。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刚入高一的学生极易出现以下的疑惑与混淆。一、疑惑的是:“物理图象中直线斜率怎么有时会不等于直线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呢?”例1如图1和图2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α=β=45°,问图象斜率分别是多少?解析直线斜率k等于图线的纵坐标变化量Δs与横坐标的变化量Δt的比值,即k=Δs/Δt,所以图1直线斜率k1=(15—0)/(3—0)m/s=…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热学部分要使学生建立热量的初步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比热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会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混合法测比热的原理,会用量热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对于分子热运动、热能、物态变化、热膨胀、热传递则要求一般了解.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了解上述要求,我们编了如下练习题,(注:有※号的表示选作).一、填空题:1.在15℃的室内,放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则温度计的读数是().2.0℃的水和0℃的冰,他们的冷热程度是:().(冰大、水大、或相等.)3.500克水,温度由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图象的相关问题中,往往涉及图线的斜率。大部分图象的斜率都有其特有的物理意义,如在x-t图象中,斜率大小反映速度大小;在v-t图象中,斜率大小反映加速度大小;在电势—位置(φ-x)图象中,斜率大小反映电场强度大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如图1所示的y-x图象中,物理图线斜率的求取必须是在该点切线上选取一段,利用△y与△x的比值来求解,而数学上则可以用tanβ求解,原因是物理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标度可以不一样,得到的图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受到相似概念和规律的干扰,对物态变化中抽象的定义理解不到位,容易混淆规律,在判断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吸放热问题时,常会出现错误。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冰、水、水蒸气为例,提出判断物态变化的类比联想法及结构图学习策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从而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比热”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比热”的演示实验不容易做好,演示实验温度的变化不能被学生直接观察;二是学生对“比热”意义理解上的困难。要攻破这一难点,搞好“比热”的教学,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 “萘的熔解过程”实验是初中热学中研究物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实验。要使学生认识、理解晶体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性,通常多用萘来做。它是研究物态变化的突破口。因此,教材既安排了演示实验,又编排了学生实验。这个实验的教学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这个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以来第一次结合实验用图线法研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涉及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等很多内容。加之实验过程比较长,把握不好又难以成功,所以它又是初中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图象斜率的“疑”与“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一物理课本“直线运动”一章中,引入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u-t图象)。图象斜率有着一定的物理意义,在s-t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在u-t图象中斜率表示着加速度。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刚人高一的学生极易出现以下的疑惑与混淆。  相似文献   

11.
1.好碗也“漏水” 例1 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______热.  相似文献   

12.
熔化和凝固是学习物态变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掌握好这节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何利用图象帮助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呢?下面我们就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国象(见国1和图2)来了解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先对图象曲线逐段进行分析,例如图1中的AB段:这一线段随时间的增加域者理解为不断吸热)物质温度不断升高,表示固态物质在此过程吸热升温;BC段:这是一段与横轴(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是晶体熔化过程,它包含的意思是:①图象中时间逐渐向右移,说明这个过程不断吸热.即晶体熔化时是不断吸热的,吸…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中,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浮有一冰块,当冰块完全熔解后,如不考虑容器的热膨胀,容器中液面将如何变化?”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浮冰是纯冰块一块纯冰浮在液面上,要讨论冰块完全熔解后液面的升降,即要比较冰熔解前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冰熔解后变成水的体积V水两者的大小。冰熔解前漂浮在液面上,有F浮=G冰将F浮=ρ液gV排,G冰=ρ冰gV冰代入得V排=ρ冰ρ液V冰冰熔解后变成水的体积,即V水=m水ρ水=m冰ρ水=ρ冰ρ水V冰V水就是冰熔解后排开水的体积V'排,则V'排-V排=(1ρ水-1ρ液)ρ冰V冰1.当容…  相似文献   

14.
物态变化中包含了“雨”、“露”、“霜”、“雪”等学生十分熟悉的自然现象。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学生从小就熟知的。火箭中用的液态氢燃料 ,家庭用液化石油气等 ,这些都是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的应用。由此可见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机会 ,引导学生观察有关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 ,并尝试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索自然规律 ,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一、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非常普遍 ,下面从“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来认识其中的物态变化。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物理》上册第三章变速运动第二节练习一第(3)题的插图(如图1所示)是表示火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题目要求根据图象回答一些问题,并画出火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图2是按照图1位移—时间图象画出的速度—时间图象。如果追问: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图象,试求出火车在1.5小时末与2小时末的即时速度各是多少? 一种答案是这两个时刻的即时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和50千米/小时,这可从OA段和BC段的斜率求得。另一种答案是这两个时刻的即时速度都为零,因为AB段的斜率等于零。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一题多联”,也就是对某一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联想和推论,这类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两个知识点对“一题多联”作一简单介绍。一、知识点:冰熔解成水。例题1、盛满水的容器中,浮着一块冰(如图1),当冰熔解后,容器中的水位会不会变化?将如何变化? 分析:冰在熔解前后,质量不变,但密度由0.9×10~3千克/米~3变成1×10~3千克/米~3,所以体积减少,而且正好减少到与原来漂浮时,浸在水里的体积相同。因为漂浮时  相似文献   

17.
图1为初三物理“比热”一节的演示实验装置.100g水和100g煤油分别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煤油的温度升得比水的快,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物理图象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它具有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明显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优点·利用物理图象解题不仅思路靖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具有比其它方法更巧妙、更灵活的的独特效果·下面就中学阶段中最常见的v—t图象  相似文献   

19.
本部分内容的考点的主要有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熔化和凝固、蒸发、观察水的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物体的温度会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知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倪佳燕 《教师》2020,(13):98-99
物理核心素养提出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教师要把握住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以此为根本开展教学工作。文章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分析教材内容和知识特点,从核心素养在“物态变化”中的体现入手,结合多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探究了“物态变化”课堂渗透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