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25):39-4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孙的钟爱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表达自己敬爱父母的心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谁来朗读自己搜集的歌颂母亲的名言或诗歌。3.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这篇课文用《荔枝情》做题目更为妥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研读课文,寻找答案。二、自主自学,整…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二册语文课本。设计意网: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旬,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渎教学的必然选择。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教学中图文结合、品词析句、涵泳内化、习得明理、知识训练有机渗透,引导背诵由易到难,拓展阅读及时适度,落实了课时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教学构想:运用观察图片、实物对比、联系生活、部件组合等方法识字;运用人物比较、图片对比、结合实际、说话练习等方法识词。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叠词形式××的,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通过丑小鸭和白天鹅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外形及心理的变化,从而理解文本。识字、识词、阅读三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实现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  相似文献   

7.
张瑞芬 《广西教育》2013,(45):53-5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嫦娥奔月》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0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联系环境描写,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认识环境描写,学写环境描写。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写环境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12.
范虹剑 《广西教育》2013,(41):54-55
【背景分析】“阅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看并领会其内容。笔者通过《广玉兰》一课的教学实践感受到,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细细品味语言,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1 板书课题 ,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谁借结果?怎样2 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 学生自读自悟 :围绕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 ,怎样借“———” ,结果怎样“~~”)2 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指导。)生 :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读)小鱼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2.分辨什么是联想,什么是实在的事物。 3.初步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似文献   

16.
韦晓慧 《广西教育》2014,(13):65-65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整体把握1.听写词语。第一组:盐碱地不毛之地环境恶劣第二组:精心侍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2.读了这两组词语,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两幅画面?请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描绘自己所想象的画面。3.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可它们偏偏又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板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第7册第7单元第22课。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取舍、重构,挖掘出课程的核心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亟盼。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