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状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其规模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有1980万。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越来越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缺乏监督和指导,所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李志人  邱海国 《教育》2008,(3):59-59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邻居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由于我镇是劳动力输出大镇,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镇的留守儿童已达178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3%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农业教育研究》2006,(2):42-4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留守儿童不是学校的责任,但面对孩子的呼声和家长的无奈,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特别是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更是应该义不容辞地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9.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10.
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学校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行动上切实做到关注“留守儿童”,同时要家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他们的初级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家庭的教育、情感和保护功能弱化问题。为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初级社会化,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13.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五省农村地区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样本的自选择偏差,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学校适应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外出方式、外出时长情况下对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效应差异。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并没有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方面的劣势,相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或长期外出,对留守子女的学业成绩具有提升作用。然而,无论父母选择何种外出形式及时长,留守子女都会出现非认知发展问题。特别是在母亲外出和长时间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子女容易出现隐性的、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也就此提出了解决外出务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与保障子女心理健康之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本状况(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其规模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有1980万。留守儿童在全国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中中部地区六个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占全国的百分比分别为0.58%、7.58%、8.45%、4.46%、5.92%、7.46%;学者吴霓等所指的儿…  相似文献   

18.
莫良斌 《湖南教育》2005,(20):16-1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就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邵阳市教育局进行了大力探索,总结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农村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将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因此全国14周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到2980万人。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