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对语感的定义,各家说法不尽一致,诸如:"语感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则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耿跃红 《考试周刊》2013,(37):101-101
<正>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感应",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上的理解。语感是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感知能力呢?一、把语感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获得良好的语感,主要的和首要的途  相似文献   

4.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外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是一种直接的理解;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化的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来自  相似文献   

6.
语感 ,简单地说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 ,一种顿悟 ,一种心理体验。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语感训练的要求。那么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一、加强朗读训练 ,读中感悟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 ,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 ,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  相似文献   

7.
一、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谓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朗读感悟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通过清晰响亮的读来刺激语言直觉;二是有读者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三是  相似文献   

8.
一、对语感的直觉性要有灵敏的感受力人们对语言的感知 ,主要靠直觉。在现实生活中 ,阅读文章主要靠直觉感受对语言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判断。既然语感的产生主要靠直觉 ,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语感是快速直接生成的。因此 ,在语文素质教育中 ,培养学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 ,才能从容适应语感的直觉 ,同时还对净化社会语言文字 ,提纯自己的语言有巨大作用。对小学生而言 ,就是要求听得准 ,读得快 ,提高听课效率 ,增加阅读量。如 :《狐狸和乌鸦》一文中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 ,读出狐狸虚情的问候 ,假意的赞美 ,违心的要求 ,使学…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是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它是对言语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而“语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它关注人们对语言的感知、领悟、把握,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与理解,“语感”的形成是先前的感知不断被后天学习中的词同化或顺化,从而养成的一种经验性的、直接的、敏锐的感悟能力.我们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培养“语感”,发展“语感”,促进“语感”层次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季洪雪 《现代教育》2014,(6):111-111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思路,致使许多学生放弃了对现代文阅读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引导、带动学生学习。语感教学法注重学生平时对现代文的朗读和解题思路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现代文语言语感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学习能力。一、现代文朗读训练中语感教学法的应用(一)扩大现代文朗读的范围在现代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许多现代文并不适合学生朗读,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不同文体的现代文都能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朗读科技文章,可提高学生对结构复杂的长句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让学生朗读抒情散文,可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语速、语调、语气的感悟能力,分清语言的轻重缓急;让学生朗读说明文,可提高学生对形象说明风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感是对词语的直觉、感受及理解,即对词语的一种感悟。语感是对语言材料、言语能力迅速做出的综合判断,便捷实用。语感在英语学习、运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英语语感呢?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外语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卓有成效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朗读背诵对语言学习的作用。语言学习中,记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初学阶段,词汇、读音、词组、习惯用法和特殊句子结构等都需要记忆。只有记得多了,学习者才能逐渐摸索出规律来,记忆的效率才能…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音、语法、语意各方面的直觉。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通过有声朗读、背诵积累、阅读拓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把握能力。语感的培养要和朗读训练相结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感训练,不但能有效提高中学生赏析、理解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驾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指导,感受课文;创设情境,感悟语境;技巧训练,感想语句;审美体验,感知全文,才能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