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究竟要如何呈现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发现、选择、编辑到传播,不同的呈现会影响到新闻的效果。新闻呈现要遵循一些要素,如真实性、客观性,还有人文关怀等等,它们都是制作新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又都可以总结为艺术。本文将采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新闻艺术的奥秘何在,又如何来提升新闻艺术,以达到让新闻成功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闻叙事的主体姿态是新闻文体成立、表达新闻价值倾向和人文品格的决定因素,是赋予新闻文本创造性色彩的关键,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呈现过程是一个与新闻传播同步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的呈现手段是设置时空、借助修辞或通过揭示意义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大型活动的不断增多,"仪式化"特征日益凸显,媒体活动仪式如何生成、有何特点与功能、仪式化扩散中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相的别样呈现:反转新闻与新闻真相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7,(12):39-43
反转新闻虽然有违新闻报道的传统规范,却是新闻真相的一种别样呈现,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它以一种富有冲击力的不完美提示我们:新闻报道正处在一个原有模式遭到解构性冲击、新的模式尚未形成的过渡阶段,需要重新思考新闻和真相的关系,不断创新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凝聚新共识,提升新闻报道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詹姆斯·凯瑞仪式观角度审视民生新闻,指出民生新闻在反映社会民生的同时,需要通过将报道范式升华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共享仪式,变告知为对话模式,共享地方文化记忆,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推动社会大众在民生报道中的参与性,完成公民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闻摄影,带着绘画的色彩、音乐的旋律、建筑的线条、雕塑的意蕴和诗歌的灵性,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美感。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总是能够将新闻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给读者提供新闻信息,而且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而在新闻摄影的百花园中,军事新闻摄影又是一枝独具魅力的奇葩。它展现铁打营盘的五彩斑斓,闪耀军人世界的精神之光,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其美学特征.主要呈现在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谭锐 《新闻界》2008,(1):120-122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电视直播事件怎样被建构成符号化的充满意义的"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8.
赵霞 《新闻前哨》2010,(5):46-47
与报刊网络等媒介不同.广播电视,尤其是广播,在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必须安排一个角色去完成传播行为,这就是新闻播音员,或称之为新闻主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以下统称新闻播音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新闻反转现象频发使得公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与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诚然,当网络新闻反转成为一种常态时,确实会造成诸多隐患,但"危机"总是蕴含着"危"与"机"正反两个层面的含义。网络新闻反转并不必然象征着新闻真实的崩塌,相反反转的过程恰是一种对新闻真实的多元参与式追求。换言之,网络新闻反转作为一种新闻真实的动态呈现形式,在新闻事业发展的长河中,并不是片段式的停滞或倒退,相反是一种全貌式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视点     
2006年12月7日,在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和张学良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王旗女士向吉林省档案馆捐赠了张学良先生部分遗物。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淑莹,吉林省政协副主席魏敏学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张学良先生这部分遗物资料第一部分是历史人物资料,包括人物图片、各种纪念文章,涉及人物众多;第二部分资料是图书,多为民国人物的传记类书籍,共计159本;三是剪报。从这部分遗物资料中,可以感受到当年张学良先生在国外生活的思乡之情。王旗女士为张学良先生生前好友、革…  相似文献   

12.
方延明 《新闻界》2007,22(4):3-6
新闻文化与数学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一致性。本文在数学思维的视野下,概要分析了新闻文化中的诸多数学观念,特别是从模型意义,审美结构与内容,尤其是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以及求极值、重证明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新闻文化借鉴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晨 《新闻世界》2014,(5):300-301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其策划和议题建构同样传达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本文以2013年12月3日"老外撞大妈"事件为例,探讨网络媒体及传统媒体关于"大妈"这一形象的构建和报道异同。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题材多样,有连线直播,有追踪报道;有深度解读,有独家观点;有催人奋进的成果报道,有令人震惊的爆炸消息;从经济、政治到军事、文化,从民族宗教到党派团体,从国内到国际等等,涉猎新闻诸多领域。那么,面对不同语境下的新闻稿件,播音员如何把握播报的情感基调,达到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目的?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所谓播音基调,不是简单地指播音员音调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7,(3):18-18
《传媒观察》2006年第10期发表杨步才、朱迎军的文章《国际新闻贵在呈现中国表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受众对各类传统媒体的需求发生转移性变化。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赢得主导地位,必须得依靠自身节目的个性化风格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给新闻播音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外,新闻播音作为电视媒体发展不可替代媒介传播形式之一,只有不断改进风格、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吸引并扩大节目受众群体,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琰 《今传媒》2022,30(2):47-50
网络文化类节目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角下,以网易云音乐和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网络文化类节目《不曾遗忘的符号》为典型个案,从仪式场域、仪式符号、仪式互动三个方面解构网络文化类节目的仪式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文化类节目在促进文化认同方面的巨大功用,以期对网络文化类节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海琚 《视听界》2014,(3):78-79
2012年6月18日起,南京电视台在周一至周五21:45,推出一档时长45分钟,名为《亮见》的新闻评论节目。这是全国首个与网络同步直播、深度合作的全媒体互动新闻栏目。演播室有两位新闻达人就新闻事件亮出见解,新闻当事人还原新闻事件,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专业评论员点评达人表现,同时还有网友在线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市报的特征也成为各报相继追逐的目标之一。而在都市报的诸多特征当中,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偏重变化是其中主要的特征之一。那么,在研究都市报的特征,在探讨今后办报方向中,文化类内容的新闻制作应该是怎样一种走向时,对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做一下定性分析,还是有好处的。 笔者从事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的报道工作,从工作的实践当中经常要考虑“文化”与“娱乐”的区别,以求对稿件的处理有章可循。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几种分类的原则,但是从传统思维的角度来说,我现在采用的对这二者区分的方法,只能…  相似文献   

20.
文化娱乐新闻应追求高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娱乐版是很多报纸最吸引眼球的部分,而有关文化娱乐的报道也是很多面向市场的报纸投入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报道领域。但是,目前,文化新闻没有文化,娱乐新闻只娱不乐品味低下,仍然是很多报纸的文化娱乐报道呈现的问题。如,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