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论家把他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在盛唐诗坛鼎足而三。王维的写景诗具有高度成就,而在王维写景诗中数量更多、更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并在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就帮助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  相似文献   

2.
王维这位亦官亦隐的诗人,擅长于山水田园诗,诗画成就俱高。后人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无我之境”表现得很充分,其诗意境深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论摩诘诗画之语,常被解作:摩诘诗入画三味,而其画则入诗三味。  相似文献   

3.
王辉 《华章》2011,(27)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能把诗和画溶为一体.苏轼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这一评价,高度地概括了王维把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王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从而成为把诗歌和绘画高度结合的开创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时代的西蒙尼底斯(公元前556-前496)很早就这样说过:“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中国古代类似的诗歌评论也很多,最著名的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称赞王维的诗与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氏还进一步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砦评论均指出了诗歌和绘画在艺术特质上具有相通性。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由此看来,诗歌不但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绘画的艺术,更是“立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王维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成就卓著的画家,曾经创造了幽疏淡远的水墨山水画,并且精通音律,擅长音乐。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他在音乐、绘画方面的高深造诣必然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因此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体现了诗、画、乐的结合。如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8.
世称“诗佛”的王维,字摩诘,其名和字取自《维摩诘经》中佛门弟子维摩诘居士。他的山水田园诗,大都是他晚年皈依佛教,退隐辋川时所作。《山居秋暝》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二十里.原为初唐宋之问的别墅,其间园林清幽绝俗,山水明媚宜人.仿佛是《般若经》中所谓“净土”的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指寂静空蒙的秋山,经过一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中的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驰名的,作诗绘画都是行家的苏轼,看出了王维诗歌成就的奥妙所在,下了一段精彩的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段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话,的确是很准确地概括了王维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诗画全能的王维,用他那“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语言,在我们眼前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  相似文献   

10.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其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一生经历曲折,青年时一举登第,后经历安史之乱,晚年沉醉于佛学。少年胆识王维很小的时候便很有胆识。相传,有一年,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当地大山里有一种石胆,吃了可以长命百岁。于是,他便下令让老百姓去找。可大山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百姓们找不到。知县很生气,硬说是老百姓把石  相似文献   

11.
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边塞诗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投有谢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具有很高的造诣。苏轼评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一诗堪称“诗画双绝”的典范之作。先看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和画时曾作过一个著名的评价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曰 :“兰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 :“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兰田烟雨图》 ,按 :王维《山中》诗原句“兰溪”为“荆溪” ,“玉山”为“天寒”。)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是指以画理画法入诗 ,这当然是正确的 ,也是一个要点 ,但也并非就专指此一点 ,其所指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诗的题材。苏轼是在评王维的《兰田烟雨图》这幅描绘自然…  相似文献   

13.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山西省祁县人。王维少年即显露出文学才能。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意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时写的诗。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驰名于诗坛。他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独树一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代的山水风景诗有深远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他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话确切地概括了王维诗歌、绘画创作的主要特色。王维又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善于从客观自然景象中选择出最具有特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描绘成十分和谐的画面。正因为王维对绘画…  相似文献   

14.
谈及王维的诗与画,苏东坡说过一句很精彩又耐人寻味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注意,他没说王维“诗如画”,或“画如诗”,而是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字之差,颇能显出苏东坡的眼光与下笔的高明.那么,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王维(公元七○一年——公元七六一年),字摩诘,是唐代的大诗人之一.王维的诗,以写景见长.宋朝苏轼《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正是概括了王维全部写景诗的艺术特色.而《辋川集》中的二十首五言绝句,又正是王维写景诗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王维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代天宝年问,殷璠《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赞誉;到了宋代,大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099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苏轼在评价王维诗歌妙处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首次提出关于诗画统一的问题。的确,身为画坛巨擘,王维的诗歌常常注重构图技巧、色彩运用、声光结合,读他的诗,眼前就像出现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田园画。自王维之后,我国诗歌中描绘画面,在画面中体现情感的诗歌传统便薪尽火传,形成了一种风尚。然而,"入画"一直只是对王维诗歌胜处的经典评价,与后  相似文献   

18.
王维(701—761)是我国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在盛唐诗坛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独特的成就。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相似文献   

19.
李荣林 《湖北电大学刊》1993,(7):58-60,F003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其诗画被誉为“五言之宗匠”和“南朱之祖”。北宋苏轼在《书摩诂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的书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论指出了王维兼用了诗人的构思和画工的布局的特长,诗画混成艺术正是王维诗结构布局上的主要特色。近人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指出:“绘面之中布置属于第一形式,而使笔墨属于第二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一位具有高尚审美趣味的艺术家。他是诗人、画家,又是音乐家。他的审美趣味在于:恬淡,平和,闲散,至于冷寂。他远离俗韵,不事功利。山水风物一经其审美过滤,则成美学精品。他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璠《河岳英灵集》)这里的“着壁成绘”,乃谓其诗如果挂在墙上,就是一幅画卷。因而,苏轼尝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