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与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治”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二是人冶主义的内涵。王安石的散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政治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体现了政治思维的道德与政治整合性特点;主张施仁政、强调皇权政治和为政在人,其政治思维的人治主义内核得以鲜明地体现。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既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纵向分析,又对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横向比较,形成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探讨了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层面,即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的改革,同时也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文化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以土地为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封闭内向型“农业宗法”式社会结构,造就了中国民族化迥异于其他民族化的特质。这种化特质是中国传统爱国主义形成的“化土壤”。它在自然现上,强调“天人合一”;在政治现上,强调“大一统”;在伦理现上,强调“群体意识”;在历史观上,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在民族性格方面,主张责刚尊阳。这些特质对中国传统爱国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中国传统化封闭、狭隘、保守的一面,也导致中国传统爱国主义范围上的狭隘性、内容上的单一性和形式上的盲目性,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继承和发展其积极影响,批判和克服其消极影响,是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教育传统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传统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比较,同时阐明了对待中西教育传统差异应持有的态度。中国教育传统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重人伦;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则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本位,重主智主义,强调文雅教育,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等。  相似文献   

7.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思想的核心 ,它体现在传统的儒家政治生活中。在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强调仁政、重视民生及德主刑辅等方面 ,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民族的文化性格。对这种在中国延续两千年的传统治国方略进行深入探讨 ,对当前中国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光时期的“湘系经世派”的经世思想是对中国优秀化传统和湖湘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有湖南地区的特色,在全国亦有代表性。他们鄙弃室谈,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解决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实际问题,兴利除弊,倡行改革,力求把经学理论引向为国计民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传统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天地之问人为贵,凸现人与天地并立而灵于万物的地位;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他非人之物;以人为本思想渗透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强调要把实现“政治文明”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二是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对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颢 《教育探索》2002,(12):110-112
世界管理化新思潮对中国传统管理化的重视意味着中华传统化的复兴。中国传统管理化高扬主体意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我修炼、自我管理,注重整体观念和系统思考,注重团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强调“无为而治”等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的学校管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及自我约束化两大误区。多元一体化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中国民族高等教育要形成自身强大竞争优势,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的观念,一要强调其鲜明的整合性中华民族化特色;二要强调其必须具有开放性,注意加强不同化的交流;三要强调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跨化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本性。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并充分重视受教者“人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这个基本任务的确认,表明我党对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发掘阶段,应在邓小平“特色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搞清这个课题的理论前提,加深对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认识,其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等。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要讲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时政教学之我见黄诚一、时事政治教学要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一般而言,时事政治按其内容被分为国内和国际两大类。结合国内大事,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优良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建立起具有现代化、科学化和民族化的,既有时代感又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程。其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关注人文精神;注重言语实践;重视文学教育;增强现代意识;弘扬民族传统;突出智力开发;加强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政治化研究方法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从对西方政治化研究成果的译介转向对中西方政治化及其比较研究;从关注政治化传统转向重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偏重宏观解释转向宏观与微观的互动;从相对稳定的静态解释转向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应当强调在社会文化结构视域中突出对大学生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体验,这既是完善社会文化结构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之一。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行文化创新,是为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高校思想政治课理应禀承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大学生享受生活、发展独立人格与不断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