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民国时期福建水电事业包含着民办水电与公办水电两条发展轨迹,前者以其投入小,分布广的特点促进了水电在全省的普及;后者则发挥了政府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将福建的水电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者因时势的变化而此消彼长,但是都在推动着这一时期福建水电事业的发展。这一发展特点不仅令福建的水电事业在民国时期名列全国前茅,还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小水电在福建的兴起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汉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90-93
不同历史时代的价值诉求深刻地影响不同历史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也因此成为了解不同历史时代主流价值诉求调整转向的风向标。本文对民国不同历史时期小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分析,期盼为正在进行的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民国时期河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国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从发展分期、图书馆类型、经费保障、人员组织、编目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河北省图书馆事业具有大而不强、发展不均衡、活跃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郑建平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4-26
由于福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且民国时期社会形势相当复杂,故而各种秘密武装结社在福建的活动极为频繁,大刀会就是其中的一支。受各种力量的干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各种秘密武装结社活动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性质、特征、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对民国时期福建大刀会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叶,福建省顺应形势要求实施私塾改良,出台了一系列章程和法规,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等方面对私塾改良提出了详细而又严格的规定,致使私塾改良有章可依。这个时期福建私塾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潘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1-138
辛亥革命之后,福建陷入了军阀统治时代,直至1934年初政局才基本稳定下来。但福建的财政早已入不敷出,濒临崩溃边缘。为解决财政困难,福建省政府对财税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按照现代税制结构改革福建旧式税收体系,确立了现代省级税收制度与县地方财政体系,建立起现代财政管理制度。这些举措,虽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毕竟在福建基本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体系,缓解了福建的财政困难,为后来抗战的坚持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6)
作为新生媒体,自从1923年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建立之后,广播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大受欢迎。国民政府有见及此,有意在华南以广州为中心,大力发展广播事业,用以宣传和教化民众。广州是华南的重镇,广州也是广播事业向全国发展的重要一站,有其典型性,本文试图考察从1929年广播在广州出现,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广州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也借此附带考察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忠萍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76-82
民国时期,在疫病肆虐的刺激下,在全国范围内卫生强国想象、城市现代性追求及卫生行政规划的引导下,在安徽革新运动和合肥城市建设的促进下,在中西医界合作、政府与社会互动下,内地中小城市合肥也萌蘖了公共卫生事业。它涉及疫病防治、环境卫生、妇婴卫生、学校卫生等多个面相,然而,时代困境与在地特质又决定其时合肥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只是开启了肇端,却注定逡巡难前,无法真正应答中国卫生现代化的时代吁求。 相似文献
9.
《协大农报》是协和大学农学院教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建设中国农村、争取抗战胜利和推广农学研究成果而创办的,它也确实起到了服务于福建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福建省农学科研水平和促进福建省农学科研队伍的成长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敏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4):12-14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辩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11.
傅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6-69
晚清及民国年间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即由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贵州教育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国时期的贵州教育,不仅具有时代演变的特征,而且因为贵州政治、经济、社会诸种原因而呈现区域性的特点。贵州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起伏很大,清末出现一阵热潮之后进入低潮,经过20多年缓慢发展,在抗日战争期间又勃然兴起,战后又回落下来。在兴衰起伏之中,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也有许多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杨和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0,(6)
新疆有着悠久的养蚕织绸历史,但丝织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直至清末,左宗棠和赵贵华大力倡导农民栽桑养蚕,养蚕织绸风气遂大开,丝织业成为南疆一大利源。民国时期,杨增新提倡振兴实业,盛世才实施发展工业的三年计划,国民政府后派蚕丝专家赵鸿基来疆发展蚕业,这都有力地促进了新疆丝织业的蓬勃发展,这段时期新疆丝织业发生了质的飞跃,蚕桑丝绸进入到现代化科学养织。 相似文献
15.
16.
近代石家庄电影场所十分有限,业内不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电影业投入成本过大,承担风险过大,而盈利率偏低,私人资本不敢轻易向此行业涉足;作为非对外开放的内地商埠,石家庄没有外资介入电影业。作为新兴中小城市,石家庄在接受吸纳电影这种现代综合艺术的新娱乐文化的能力上,与大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片源极为短缺,加之租赁发行不甚畅通,影院自主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电影业在近代石家庄出现后,并没有改变本地文化娱乐市场的整体竞争态势,电影业未能像其他大城市那样占据大众文化娱乐市场的头把交椅。 相似文献
17.
方连英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4):14-17
清末民初的三四十年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秘密会党嬗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时期,秘密会党既表现出下层民众传统的反抗压迫、剥削和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暴露了其对社会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落后消极的一面.总的趋势是蜕化.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民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通俗讲演所的研究付之阙如。早期通俗讲演所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何叔衡、毛泽东、朱务善、恽代英等。到国民大革命时期,通俗讲演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地时期主要有湘鄂西、湘赣、闽西、江西、四川、晋察冀边区等地区的通俗讲演所。在讲演员的选拔上,主要强调和重视政治面貌、政治观念及革命积极性,不太重视文化程度;在讲演技巧上,注重语言的通俗化及适应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中共领导下的通俗讲演所,对民众革命思想的启蒙以及激发其参加革命的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