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青年时期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和独特的经济伦理批判视角。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被马克思誉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青年恩格斯带着强烈的道德色彩批判了诸多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从经济伦理视角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层面试图掩盖阶级剥削的实质;还从资本的对立面即劳动的层面,审视工人阶级经济状况,考察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劳动伦理问题。剖析恩格斯青年时期著作中的经济伦理批判思想,可以清晰看到其中贯穿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之始,恩格斯始终坚持并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斗争中坚定地贯彻和捍卫了这个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
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这一方法和特点,在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中,再一次得到集中体现。《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下面拟就该文中有关批判地继承问题略加论述。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主要是按照“要批判地消灭它的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批判施达克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理解。恩格斯在正式评析"费尔巴哈哲学"主题之前,先讨论了"黑格尔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原因在于,恩格斯要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澄清和阐明两个层面的前提:第一,深层的批判前提,费尔巴哈为什么需要施达克保护,为什么施达克通过"唯心主义"的定性就能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二,批判的直接前提,既然施达克用来"保护费尔巴哈"的根据是"唯心主义",那么施达克意义上的"唯心主义"是什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真实内涵又是什么。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前提,就能明白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批判逻辑。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青年时期在完成自身思想转变的过程中,从物质利益出发,曾经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激烈的批判,认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诉诸于抽象原则,使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表现出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人对物的异化,使金钱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才会获得一致,人类才会重新掌握自己。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完成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必然要以社会革命为依归。恩格斯早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创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提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中,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给予了明确的分析及深刻的批评。针对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力后备军与相对人口过剩这样两个概念。最后,恩格斯通过深入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无产阶级的理论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当中,于是他在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环境之后,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一步有力的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而恩格斯指出必须将唯物主义进行到底,将宗教观完整的变革,这样才能废除私有财产,给予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对马尔萨斯人口论也作了针对性批判。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霍克海默的"科学意识形态"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技术理性维护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合理性,使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领域失去"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其批判和否定向度。马尔库塞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对于当代中国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而言意义重大,必须克服生产力崇拜,实现技术理性回归价值理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恩格斯在晚年时期,为纠正错误思想以清算过去的哲学信仰,撰写了《费尔巴哈论》一文。他不仅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体系的内在矛盾,还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缺陷,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吸收和借鉴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所实现的超越。这对正确认识德国古典哲学、把握二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实现的哲学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彰显着坚守科学理论的态度。在新时代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地产问题是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和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过程的重要理论线索。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长子继承制下的世传地产进行批判,不仅确证了私有财产决定国家的现实,还揭露了黑格尔世传地产的封建本性。这开启了他对地产问题的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对地产问题的理解。他先以对封建地产与资本主义地产的比较为基础,再将资本主义地产作为切入点,从而使自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从第一笔记本中的表象性认识提升为第二、第三笔记本中的本质性认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再像之前一样外在地将地产当作他理解社会运作规律的切入点,而是将地产与历史发展内在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和城乡对立视角下阐述了地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生成中所起到的动力作用,从而科学地对地产问题作出了解答。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地产认识的深化,开启了自己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理论家的批判,并使自己的学说从唯心主义转变为从现实历史出发的一般唯物主义,进而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早期最为重要的文本,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和哲学基本原则已经在其中有着深入体现。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黑格尔站在了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成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的合理辩护者;另一方面,黑格尔在“自我意识”向“人”的过度中形成了神秘跨越,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等同于具有着“自我意识”的人的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成为了黑格尔哲学中最为显著的错误。通过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何为“自然的人”,并由此而迈向“社会的人”与“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 《终结》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重要著作,著名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就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和阐发的。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在该著作中提出这一理论呢?或者说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终结》一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忽略了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于写作《终结》的主要目的,恩格斯本人曾作过说明:为了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实际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的心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期就开始了这一工作。他们在一八四五年就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的形式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由于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文献.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学好《哥达纲领批判》,对我们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和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反对中庸之道,识别林彪的反革命两面派真面目和“克己复礼”路线的极右实质,回击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德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在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革命以后,德国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工人阶级迅速扩大.一八六三年五月德国工人阶级在莱比锡召开了全德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但是,由于当时德国工人阶级不成熟,全德工人联合会的领导权落到了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内奸、工贼拉萨尔的手里.斐迪南·拉萨尔(1825—1864)出身于富商家庭,抱着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在一八四八年革命高潮中投机革命.他口头上宣称自己是《共产党宣言》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上有着高度的统一,但由于人的理论修养和著述分工等不同,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恩格斯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比较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集中阐发了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精神的深刻洞见。恩格斯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且为诊断和批判现存社会的非正义性提供了最具理性批判色彩的理论资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自身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极为切近恩格斯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历史情境。可以确切地说,当代中国正步入恩格斯所言说的问题域之中。因此,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温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揭露和批判西方列强殖民侵略落后国家的政论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利用“海盗隐喻”完成了对殖民主义的现实批判。“海盗隐喻”的使用不仅源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经典文献中与“盗”有关的描述,更是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上发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需要,即在话语表述上尽可能地隐晦化、通俗化和形象化。通过“海盗隐喻”,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殖民主义的掠夺本质、野蛮手段及其犯下的人权罪行,从而将殖民主义的极端不义性及滋生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狭隘性呈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四种形式表示存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从形成史角度看,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1859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书评是起点,往后的思想进程情势大变,恩格斯的主观愿望是在捍卫、阐释和宣传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后人命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进而演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哲学体系则是被忽略,消失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黑洞之中,原因是没有表示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与鲍威尔等人在哲学、历史和社会三方面的分歧直接引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探索,使《神圣家族》成为剥离思辨唯心的旧哲学并向历史唯物的新哲学靠近的过渡性著作。  相似文献   

17.
160多年前,年仅26岁的青年马克思在那部略显青涩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这样写道,"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P11)无独有偶,作为马克思主义"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也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艺术领域的虚假与欺骗特性.在《文化批评与社会》《自由时间》等二战后发表的多篇文稿中,阿多诺在文化工业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并认为被文化工业组织好的自由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由,人们在这种强迫性自由中的活动不过是虚假活动.换言之,单纯的闲暇时间并非真正的自由时间.事实上,由文化工业批判到社会历史批判是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思考的一条明确路径,他对自由时间的思考同样意在克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异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徐志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和场合,都对不可知论作过深刻的批判,其中尤以恩格斯和列宁的批判更为糟彩和系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以及列宁在《唯物主...  相似文献   

20.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区分了政治国家和非政治国家,肯定了政治国家对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依存性,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的真相,提出要用一种崭新的民主制来消除这种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