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写作七言绝句的大师,他的送别诗标新立异,一枝独秀,写的笔酣墨畅、情真意醇,气势恢宏,俊逸舒放,一扫古代送别诗感伤的阴霾,为送别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赠汪伦》是苏教版第十册25课中的第一首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一、导入新课1.说起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可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出蜀游历时写下了这首情意婉曲、想象瑰丽的送别诗。说它是送别诗,其实又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所区别,它写的不是情人、朋友、亲人之间的离情别意,而是蕴含着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绵绵无尽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  相似文献   

7.
李白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艺术上变化多端,自由挥洒,敢于创新,不拘一格。他的送别诗,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8.
《赠汪伦》是苏教版第十册25课中的第一首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文章饱含别情,诗文情真意切,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0.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册课文《黄鹤楼送别》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李白的生命中,除了诗和酒外,还有很多朋友,诗人杜甫、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在他的朋友里面,他比较敬重的一个人就是孟浩然。孟浩然长李白十二岁。李白与孟浩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研究他诗歌特色的著作无以计数。李白分别写于青年、中年、暮年时写作的三首诗——《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独坐敬亭山》是这位大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研究这三首诗歌对探讨李白诗歌永恒艺术魅力的独特原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思宇 《文教资料》2014,(36):12-13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两座丰碑,在《渡荆门送别》与《旅夜书怀》两首诗中,诗人选择了相似的意象来表达感情,成就了各自的千古名句。但细细品来,诗中又各自饱含深意,同时还折射出了两位诗人所处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15.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点及其成因,可为当代诗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历诗人创作送别诗数量较多,在五百首以上,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有130首左右,送别诗中都有四种不同的意象,即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因诗人心境、情感、艺术造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大历诗人送别诗中的意象以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为主,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中则兼有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比较它们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送别诗中各种意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唐代送别诗的一些重要代表作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唐代送别诗不仅表现诗人的友情与别情,而且还包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对理想和抱负的抒发,对自己高洁心志的表白等。由此显示出诗人的人格美,表露出诗人的社会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语文课本选有唐代诗人的七首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题作《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般来说,送别诗主要是表达友人间深  相似文献   

19.
<正>唐朝诗人郑谷有一首著名的诗《淮上别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在唐代的诗坛上,郑谷虽然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地位那样高,但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写诗的水平当然就不用说了。就这首诗来说,也是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然而,明朝的诗学理论家谢榛却认为这首诗的结尾句写得不好,只写出友人和自己分手,"送别"的意思太明显了,没有余味。于是就把这首诗改为: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在唐代诗名很盛,以“缜密而思清”著称,被誉为“诗家夫子”。他擅长七言绝句,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他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中,绝句占了一半;而送别又是他七绝诗中的一个主要题材,八十余首七绝诗中,送别诗又几乎占了一半。而《芙蓉楼送辛渐》又是他送别诗中的上品,因此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这首短诗不象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单纯地抒写送别时的伤感和凄凉,而是借送别来申述自己的志趣,表明自己不改初衷,坚贞顽强的情怀。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