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并结合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对收集的9例肝内胆管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有8例呈多房性,1例单房性.2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9例囊壁及间隔呈稍低密度,无壁结节,囊液密度均匀.动态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稍低于强化的肝实质,延迟后稍高于肝组织,而囊液无强化.误诊4例,诊断正确率约56%.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征性,综合分析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向老龄化发展,老年肺结核不但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多,而且复发率高、复治病例多,已成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同时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易漏诊和延误诊断。现将我院五年来收治的老年复发肺结核30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发性成釉细胞瘤的CT征象,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复发性成釉细胞瘤病例8例,从其复发部位、分房特征、密度、强化程度、边界、侵犯部位等方面分析其CT征象。[结果]8例均在原发部位复发。多房型4例,单房型2例。呈囊实性混合肿块7例,全实性肿块1例。肿瘤多呈中等度强化,部分强化明显。复发肿块均有明显向颌骨外周软组织及颌面间隙侵犯的倾向。[结论]CT能为复发性成釉细胞瘤提供较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其对于检查复发性成釉细胞瘤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加深临床对此现象的认识。方法:对36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X线、结素试验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35例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与单纯性COPD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结论:临床上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并不少见。由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导致漏诊、误诊较多。对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各种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置钉的1次成功率。方法:2001.10~2007.9月,对200份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简称Pacs)分析,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依据所测的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对48例患者应用192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结果:通过对这200份影像学资料分析测量后认为寰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25.00±3.00)°。48例病人平均随访10.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对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各种数据,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venousslnus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认识其在临床的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现将我院脑内科自2002.1-2006.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2 356例成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 356例冠状动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1例,检出率为1.31%,其中冠状动脉开口水平变异9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5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8例,前降支起源于右窦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窦2例,前降支及回旋支独立开口于左冠状窦2例,单一冠脉2例(均为单一右冠),左回旋支闭锁2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的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8~ 2 0 0 0年洛阳医专附院内科共收治泌尿系感染 373例 ,其中 43例伴有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 43个病人中 ,≥ 50岁者 37例 ,Ⅱ型糖尿病 36例 ,女性 39例 .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8例为糖尿病后合并泌尿系感染 ,起病急、病情重 .对这些病例及其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泌尿系感染 ,其治疗必须合理、及时 ,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塞CT表现与临床特点,探讨临床控制血糖的必要性.方法总结43例糖尿病脑梗塞及123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脑梗塞组CT表现较非糖尿病脑梗塞重,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P<0.05),多发病灶为主(P<0.01),疗效差(P<0.01).结论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控制高血糖对早期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523例住院肺结核病人,发现中野肺结核14例,占2.67%。因其临床症状及胸片无特异性。门诊误为肺炎、感冒各4例,又因胃下垂而漏诊1例共9例。误漏诊率达64.3%,本文就误漏诊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吸氧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161例(男111例,女50例;年龄49.6 ±6.9岁),术前服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65次/min.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研究组,78例)和无面罩吸氧组(对照组,83例).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屏气扫描,后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扫描参数:16排探测器,准值宽度0.625mm,管球旋转速度0.5s/周,管电压120kV,75% R-R间期重建,数据经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两位心脏放射科医师以6级计分双盲评判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22).吸氧组扫描后血氧饱和度为(98.21±1.06)%较对照组的(95.87±2.50)%有所提高(P=0.000),扫描过程中两组心率的变化(P=0.484)及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P>1.1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控制心率条件下,不能证明面罩吸氧可以改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圆形或类圆形,呈低、等或高密度,巨大血管瘤密度欠均匀,中央见裂隙状、星状更低密度区.增强:较大者动态双期或多期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时间密度曲线.巨大者,除典型强化表现外,中央可见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无强化区.较小者强化形式呈多样化,但延迟期大部分有等密度填充.结论:血管瘤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者呈快进慢出的时间密度曲线,CT可确诊.不典型者,动脉及门脉期强化形式多样化,但其延迟扫描之等密度填充可提示诊断.极少数CT表现无特异性,需借助于临床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伴发生,两者可相互作用,加重病情,严重危害患者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可以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残疾的额外风险。因此,应该规范药物选择,强化降压达标,以提高治疗水平。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的结果不断更新人们的治疗观念与策略,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纤维胃镜对127例糖尿病(检出消化性溃疡31例)与同期非糖尿病15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43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组食后腹胀症状多于对照组(P<0.05)。而上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胃溃疡,复合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糖尿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产生原因,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从3248例肝脏平扫+增强扫描病例中.选取符合肝脏灌注异常产生条件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5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脏灌注异常发生于动脉期,分高密度和低密度灌注;多呈三角形、楔形、新月形及椭圆形;高密度灌注465例,低密度灌注113例;产生原因为肝原发和继发性肿瘤、肝硬化、感染性病变及肝外伤和肝医源性损伤。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在增强扫描中,有特定的产生时期、部位和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腹膜后10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内均可见囊变、坏死,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7例呈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高峰位于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期缓慢下降.膀胱5例,CT/MRI平扫均呈均匀等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下降.所有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中老年人腹膜后占位,囊变、坏死明显,呈渐进性延迟强化或快/慢进慢出型,应考虑肾上腺外副节瘤的诊断;膀胱副节瘤多较小,密度/信号较均匀,T2WI呈等信号以及“快进慢出型”、明显强化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肺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多的原因.方法:收集89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10例行头颅核磁共振,并对89例患者进行书写式试卷问答.结果:营养不足、缺乏体质锻炼、睡眠时间不足及熬夜、对肺结核知识的缺乏了解等因素可能与肺结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状态后,高渗、高糖、高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状态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钠、血糖、血渗透压水平均高于存活组,高渗状态持续的时间也长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严格控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状态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渗透压水平达标,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