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由此可知,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臻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歙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官,并令其招徒传艺。  相似文献   

2.
歙砚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55-55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今,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由此可知,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3.
四大名砚     
<正>端砚、歙砚、洮砚和鲁砚,称为四大名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隋唐时代属于端州。歙砚产于江西婺源歙溪,又称婺源砚。洮砚产于甘肃洮州(今临潭县)。鲁砚产于山东。还一种澄泥砚也很有名,因此,有人主张四大名砚应以澄泥砚代替鲁砚。澄泥砚不同于其他四种天然石砚,用的是人工料。制作时,  相似文献   

4.
“新安四宝”指宋代产于徽州的四种文房用具精品。 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徽州知府谢暨与宋理宗赵昀有亲戚关系,每年都要向理宗进贡“澄心堂纸”、“李延硅墨”、“汪伯立笔”和“羊头岭古坑砚”(一说为“婺源枣心砚”)四种文房珍品,被称作“新安四宝”。唐宋时期徽(歙)州地区笔、墨、纸、砚制作业十分发达。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至三十一年洪适任徽州知府时,对当地传统的文房四宝工艺品生产非常重视,积极扶持推广。  相似文献   

5.
“新安四宝”指宋代产于徽州的四种文房用具精品。 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徽州知府谢暨与宋理宗赵昀有亲戚关系,每年都要向理宗进贡“澄心堂纸”、“李延硅墨”、“汪伯立笔”和“羊头岭古坑砚”(一说为“婺源枣心砚”)四种文房珍品,被称作“新安四宝”。唐宋时期徽(歙)州地区笔、墨、纸、砚制作业十分发达。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至三十一年洪适任徽州知府时,对当地传统的文房四宝工艺品生产非常重视,积极扶持推广。  相似文献   

6.
脂砚流传考     
我国的纸、笔、墨、砚,自古被誉为文房中之四宝.砚又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由于端砚具有纹理绮丽,竖劲发墨,池润容水,历寒不冰等特点,居于四砚之首.砚,既是实用文具,又是观赏文物.大凡文人雅士多喜题诗作铭,精雕细琢,终日摩挲,嗜之成癖.且以砚名其斋馆.如清人黄莘田之“十砚癖”,现代白石老人之“八砚楼”等,皆具有特殊的含义.笔者所述的脂砚流传考,颇富传奇色彩.苏州古称吴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文微明、沈石田、(?)十洲,唐伯虎和刻砚名家顾二娘等,均寓居于此.明朝万历年间,江阴名士王樨登移居吴门,尝及文微明门,诗书均臻逸品,主文坛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名重江南.他珍藏小砚一方,长约二寸五、宽二寸许,厚及三分.其色青紫相兼,其质腻润可人,墨池中留有翡翠钉一点,由此可证为端溪水坑佳石.其制取材天然,正面因势作一桃形,微凹以受墨,上有蒂叶左右下垂,雕刻简雅,生意盎然,虽吴门氏翁媳以善制砚称,其艺亦不过如此而已.砚背刻有题诗曰:“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馀润拂兰芝.”疑署“素卿脂砚,王樨登题”.诗格清雅,书法秀丽、堪称双绝.王与素卿相好,特以此砚为赠者.  相似文献   

7.
婺源庆源古村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674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素有"小桃源"之称。  相似文献   

8.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远远不止这四种,如四川攀枝花市产的苴却砚、河南济源产的天坛砚、湖南浏阳产的菊花石砚、山东产的红丝砚,宁夏银川市产的贺兰石砚,此外还有东北的松花石砚同样是很好的。有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士这样评价:端砚是老翁,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妃,松花砚则是王子。我觉得这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9.
澄泥砚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虢州澄泥砚又因其类陶、类石、光溢似漆、触手生晕、坚润益墨等优点而倍受文人推崇。本文试就虢州澄泥砚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形制演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端砚文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历史上一向被中原统治者视为蛮烟瘴雨、虫导荆棘之地,成为流放罪犯的地方。然而,这“化外”之地,却是人杰地灵,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其中,端砚就凝聚和体现了西江流域的地方文化。端现,以其材产自西江羚羊峡南侧,高要烂柯山北之端溪而得名。“端石产羚羊峡,距郡东三十里,石类用劲,东西粤扶舆之脉所蕴也”①端砚历史悠久,早在初唐,名闻于世,中后享具盛名。端规和湖笔、激国、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砚(端现、环视、现砚、红丝现——后为澄泥砚取代)之首。端砚以商品和贡名而闻名。据说,唐初…  相似文献   

11.
菊花石砚     
最近,张教授从湖南张家界出差回来,带一方菊花石砚送给我,我当然“笑纳”。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墨块,是挥毫写字必备的文具。多数人熟悉的是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实际上,我国砚的品种繁多,除了传统上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产于山东的红丝砚、四川的苴却砚、湖南浏阳的菊花石砚等。  相似文献   

12.
(五)孔子是以治天下为己任,不以治鲁一国而修身.春秋时期,所以天子失权,诸侯失国,五霸争强,天下大乱,“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究其原因,是从天子到诸候“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昔者“舜有天下”“汤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武丁朝诸候有天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齐恒公霸诸候“一匡天下”使“天下之民归心焉”在于“以仁为己任”在于“修文德以来之”在于“其身  相似文献   

13.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俗语有云"文房四宝砚为首",那是由于砚台质地坚实,能传百代的缘故。砚:七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用砚了。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  相似文献   

14.
马小惠 《文教资料》2014,(20):59-60
以辽宁本溪出产的桥头石制作砚台始于明代,清代本溪桥头石和产于吉林的松花石统称为松花石,所制砚台皆称为松花石砚,当时在宫廷盛行一时,用于宫廷使用、赏玩和赏赐大臣。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大量遗存。民国时期松花石砚因参加西湖博览会而定名辽砚。当今辽砚有了众多美术大师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给“铭”下了个定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在器物上刻写铭文,为的是警戒自己,免犯错误。宋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文天祥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勿失道自全。明高启的《笔铭》: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在心正。  相似文献   

16.
潘立明 《历史教学问题》2006,(4):F0003-F0004
①②近年崛起的旅游胜地江西婺源,古代曾隶属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的歙县、绩溪、祁门、屯溪、休宁,加上婺源,称一府六县。1937年,国民政府将婺源划给江西,因而婺源境内的徽派建筑等历史遗存颇具徽州之古韵。①婺源境内有不少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图为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村落——李坑,那潺潺的小桥流水旁的青石板路上记载了明清古宅的年轮。②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曾经“清静、无为”,落英缤纷的古村落正徐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当下,要寻找一个完整的古村庄已十分困难,而李坑尚留下了一处活标本。③徽墨画在婺源明清建筑中留下的古风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八大名楼黄鹤楼:人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岳阳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应邀撰《岳阳楼记》。岳阳楼多次兴废,清光绪六年(公...  相似文献   

18.
地处黔之东南缘的岑巩县 ,古名思州 ,这里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族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思州不仅以她独有的绮丽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若云锦的文物古迹而声名远播 ,更以生产思州石砚这一文房佳品而著称于世。思州石砚 ,又名思州金星砚 ,简称“思砚”。一千多年前 ,思州先民就采石为砚。清康熙二十三年 (公元 1 684年 )编篡的《思志略》记载 ,思砚最早名传于天宝年间作为商品产销于市 ,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思州金星砚所用石材产于离县城东十里的星石潭。据史书载 :此砚材取之颇难 ,潭中多水涡 ,…  相似文献   

19.
兖州兴隆寺、塔建置沿革及名称演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兖州兴隆寺之名最早见于隋代仁寿二年(602),名为“普乐寺”,是隋文帝诏令第二批在全国建塔安置佛舍利的五十三(一说“五十一”)个州寺之一。该寺院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二月改名为“中兴寺”。于神龙三年(707)二月复改名为“龙兴寺”,是该寺院沿用时间最长的寺名。自此,该寺与全国八十一州所置“龙兴寺”一道,成为该州地方官府于国忌日举行行道散斋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该寺院在元代初年曾经因兵乱被焚毁。明代初年该寺院重建之时,因政治原因改名为“兴隆寺”。在明代,该寺院仍然是当地寺院和僧侣管理机构“僧纲司”所在的重要寺院。该寺寺塔首度修建于隋代仁寿二年,以安置朝廷颁送的佛舍利。现存之塔基与唐代成通十一年(870)十月所造立之“朱常庆等《陀罗尼经》幢”之间有一定关系,故其基座甚至基座之上的若干层塔身,也可能是唐代甚至更早的遗物。现仍保存在兖州市博物馆的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龙兴寺残碑中亦提及寺塔,故可以推断,唐至五代时期,该寺院始终存在着寺塔。宋代嘉祜八年(1063)再次建塔。该寺塔于清康熙年间因地震被毁,在对基本保持完好的下部七层稍作修整后,再于其上修建石栏和六层子塔,形成现在所见寺塔之形制。  相似文献   

20.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9):F0003-F0003
一、生平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年轻时代,学无常师,出入经传释老。19岁中进士,22岁被任命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卸任后,专心于儒学。30岁-50岁,朱熹挂职宫观(有薪而无事的闲官),主要进行讲学和著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