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的《促织》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可比性,对这两篇文章的求同辨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容和特  相似文献   

2.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被作为中学教育课本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使用。〈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3.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改革弊政。但再渎《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相似文献   

4.
《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代表作。写这篇文章时,他已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谪居永州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对民生疾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革除弊政、减轻赋税的政治主张。《捕蛇者说》的主题思想正是柳宗元这种政治主张在文  相似文献   

5.
公元805至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他在贬所耳闻目睹了朝廷横征暴敛,百姓死亡流徙的惨况之后,愤然命笔,写下了<捕蛇者说>一文.题为<捕蛇者说>,意思是"说捕蛇者的事".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被管的"罪人",心情十分郁抑.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并以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苛政猛于虎”是孔子的名句,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亦曾引用。部编教材初中第五册中却将“苛政”注解为“苛酷的统治”,笔者认为不确。首先,从《捕蛇者说》的主题来看。“鸣呼!孰知赋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显而易见,柳宗元是写繁重的赋税给老百姓带来的不幸。柳宗元虽然同情老百姓,但是,作为当时统治阶级的一员,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不可能去否定封建制度的统治,“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就已经将这个王叔文改良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热爱祖国,关心政事,考察社会,体恤民生。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所以能以己之苦,度人之苦;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捕蛇者说》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石壕吏》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露了唐朝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说》通过永州人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血泪控诉,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征粮征物、官府严限追逼、差役下乡催索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石壕吏》通过对“有吏夜…  相似文献   

8.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 ,《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 ,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 :改革弊政。但再读《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 ,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一、两篇文章的人物有相同处1.都有一手绝好的技术。蒋氏有一手捕蛇的好技术 ,是长期和“触草本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的毒蛇打交道的过程中练成的。并凭着这好技术“独存”、“比乡邻之死则已后” ,也凭者这好技术活得“熙熙而乐” ,使“永之人争奔…  相似文献   

9.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的,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捕蛇者的自述,反映出劳动人民在赋税的重压和悍吏的迫害下的痛苦,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柳宗元是唐代有名的政治改革家,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精神。他被贬永州之前,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他们推行法家路线,坚决反对当时的宦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山东淄川县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蒲松龄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三十岁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以后就一直当私塾教师.他一生经历明清两个朝代,目睹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抨击和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作品,《促织》就是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促织》通过一个叫成名的人被迫缴纳促织(蟋蟀)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和迫害人民的反动面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悲惨遭迂.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时间、地点.明代宣德年间,皇帝爱玩蟋蟀,“岁征民间”,各地污吏便借缴贡蟋蟀,以达到媚上邀宠,敲诈民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永州后 ,他有了机会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 ,对民生疾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更  相似文献   

12.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所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而吾以捕蛇独存”的“独”,讲解者大致有以下三种态度。一、不解释。持这种态度者较多。我所见过的选了《捕蛇者说》的课本都对“独”字不注解,似乎认为“单独的独,有什么可解释的!不值得解释”。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增补注解中,也没有对“独”的解释,甚至讲解中也不讲解或解释,如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广西  相似文献   

14.
唐朝柳宗元和宋代范仲淹撰著《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 ,一位目光集中 ,一位眼界宽阔 ;一位情意凝重 ,一位思神纵横 ;一位援笔说蛇 ,一位铺纸绘景 ;一位意在进谏皇上减轻赋税 ,一位倾心规劝挚友克己奉公。二者内容有如此诸多不同。但是在社会影响上同为脍炙人口。最近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发现了它们结构形式的异曲同工 :两篇散文都是五个自然段 ,都分三层 ;第一段为第一层 ,第二段至第四段为第二层 ,第五段为第三层 ;各层内部对比写法 ,层次之间节节蓄势 ;最后抒议主旨 ,喷薄而出。先看《捕蛇者说》。第一层 ,叙述捕蛇之因。永州百姓为何…  相似文献   

15.
鸡犬不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变革失败,被贬到永州,有一回采访了一位捕蛇人,并写成散文名篇《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对官吏催逼钱粮,有这么一段描  相似文献   

16.
美点赏析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年轻时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在政界的革新思想与他在文坛的斗争精神同样难能可贵。文如心声,不平则鸣,柳宗元的很多散文便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这当中,有我们熟悉的《捕蛇者说》、《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而流传后世的散文精品《辩〈晏子春秋〉》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异蛇究竟指什么蛇?有五步蛇、蝮蛇、银环蛇、泛指永州地区的毒蛇之说,也有人认为是虚构的。根据柳宗元的作品与永州的实际分析,异蛇是以五步蛇(蝮蛇)为基础综合加工的,是蒋氏与赋敛发生关系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他在流贬永州时所写的《捕蛇者说》中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异蛇”之毒,无与伦比,堪称蛇毒之最.但永州之人为了用以“当其租入”,不顾生死,“争相奔走”而捕之.作者针对这个血淋淋的悲惨现实,愤然指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相似文献   

19.
《捕蛇者说》通过记叙蒋氏三代冒险捕蛇以抵偿租税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展示了广大农民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惨状和农村凋敝的景象,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通过各个方面的反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捕蛇者说》中,有一条注释我认为值得商榷。对“苛政猛于虎也”句,课文的注释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无论从柳文的写作意图还是对“苛政”的“政”的诠注看,都欠妥当。《捕蛇者说》写于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柳宗元被株连贬谪为永州司马。具体写作年代虽不可考,但他在永州的十年都在元和之时,由此上溯六十年,该是天宝年间。白天宝至元和这六十年间,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一方面由于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和巨额的军费负担,另一方面地方藩镇割据截留和把持税收,唐中央政权的财政出现严重危机。于是唐政府不断加重赋税,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由于死亡、逃徙,全国户口锐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正是在此背景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