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岁,一个多么美妙的年龄。我们带着几分羞涩、几分懵懂。体验花儿绽放的过程,尽情欣赏青春的美丽。十六岁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拍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天课余,一帮同学在谈论蜥蜴靠什么来选择后代性别。有的说:“靠自然因素。”也有的说:“靠遗传因子。”大家各说各的,争得面红耳赤,但谁也没有充分的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对方。忽然有人高喊道:“包峥,你这个‘小博士’快来呀,我们遇到难题了,你能来给我们说说吗?你看书多,或许有答案。”听他们说了他们的难题后,我问:“鳄鱼和其他爬行动物是靠什么来决定性别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靠孵化卵的巢的温度。”我说:“蜥蜴也是一样的。这个答案是我在最近的报上看到的。”此时大家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显然,他们还没有信服。…  相似文献   

3.
厦门之旅     
<正>今天我们一家10口人出发去厦门旅游,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坐动车去厦门。在动车上,爸爸拿出动车票,让我仔细观察,计算出共要经过几时几分才能到达厦门北车站。我看了看车票上写着的13:05—16:59,脱口而出:“3时54分。”爸爸又问道:“根据这个时间,你可以估算出我们到厦门北的路程吗?”  相似文献   

4.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物,就是选择把自己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  相似文献   

5.
浅谈“选择法”试题万剑华,李崇贵,范士杰“选择法”试题是指从给定的几个参考答案中(一般为四个)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试题形式。这种试题形式在外语考试中被广泛采用,但它并不仅仅适合于语言类考试,也同样能被较好地应用到其它课程考试中去。一、“注挥法”试回的...  相似文献   

6.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人格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应翻越传统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藩篱而潜身躬行的领域,去真正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选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人格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应翻越传统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藩篱而潜身躬行的领域,去真正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选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
凭心灵选择     
章由陈寅恪老先生怀着一腔“对民生的终极关怀”,虽“屡遭迫害”,但“心甘情愿地”选择人生的“艰辛道路”论及自己“纵有痛苦”,却放弃享受,“无怨无悔”地“选择人学科为我终生的事业”,切合题意。再品读作对人学科社会价值的论述,更能看出作可贵的政治分析力和社会责任感。章结构上层层深入,开篇以鲁迅、张爱玲为例提出“凭心灵选择”这一论题,论点鲜明,接着详述陈寅恪例,具体阐述“靠心灵的力量”作出人生选择这一观点,分析中肯透彻;第四段再进一层,由历史到当代,由他人及自己,  相似文献   

9.
程元 《作文与考试》2023,(22):56-5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你对此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写作指导题目以分号为界分成两个部分:前一分句的“倾向于做出”和后一分句的“未必做了”揭示出主观意愿与实际结果可能存在的差异。由此可见,题目的用意是在引导大家去关注这个差异,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藉此来呈现对所谓“最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本阅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读去揣摩,去判断,去选择,这样渐渐养成读品读欣赏的习惯,提高自我感悟的能力。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解读的选择。可是,在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这种“自主选择”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教师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原汁原味地去感知、品读、欣赏本,而是往往将教参的理解合盘“贩卖”给学生。这种“灌输式”阅读教学的后果,不但使学生丧失了“原生态”阅读的感觉和权利,更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了阅读中“自主选择”的能力进而影响他们个性特长的发挥和个性潜能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选择快乐     
生活充满了选择,“快乐无比”的杰瑞总是积极地选择正面,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选择反面呢?  相似文献   

12.
开展教研活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研专题。我们是分三步来选定教研专题的。一、学大纲、钻教材,初定专题。我们把小学数学教材分成概念、计算、应用题三类。对概念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如何巩固”、“如何运用”四个题目;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我们按大纲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四个要求,选择了“怎样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等许多专题;在应用题教学方面,我们根据“启蒙”、“过渡”、“提高”三个难点,每个难点选择一两个题目。此外,分册、分  相似文献   

13.
“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之需要,“注重选择”已成 为时代之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选择,使他们 爱学、会学、善学,是摆在我们面前至关重要的教育课题。本文 以新课程为标准,试从“关注”、“体验”、“思考”三个方面整体分 析选择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选择     
“你们愿不愿意找个后妈?”这道题,爸爸已出给我们两年多了,可我从没有真正拿出胆量去解答。“后妈不亲!”这句话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总也挥之不去。其实,无论我选择“愿意”或“不愿意”,爸爸总会支持我们,他说他尊重儿子的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爸爸又跟我们讲起了妈妈的故事。那个敏感的话题一下又攫住了我的心。我和哥好半天没吱声。我不敢抬头,怕望见那双黯然神伤似乎又有所企盼的眼神。“你妈走得早,这几年咱们爷仨也熬过来了。可爸爸事多,总也照顾不好你们……”爸爸的话顿住了,我分明听出他有些哽咽。可爸脸上并没有泪,我知道爸不会…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教师监督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在班会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总是依据老师的标准,主要靠老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这个学期,老师决定改一改,让大家自己来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学生们有点莫名其妙。我对这一做…  相似文献   

16.
教学成功是靠“水磨的功夫”,并无诀窍可言。说穿了.“诀窍”就是“掌握规律”,以情感为纽带。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有情之人,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他,叫韦安东,与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同名,不过他却是一个智力有残疾的孩子。开学时我们六年级重新分班,韦安东十分“幸运”地分到了我所任教的六年级(1)班。对于韦安东这些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为“智力残疾”的孩子,他考试时即使一分未得,按照“规定”也可以算作60分。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任课教师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不为他而费心伤神了:反正最后也是60分!于是,课堂上韦安东在做什么我们做老师的根本不会也不想去关心,我们只求他别在上课的时候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就“阿弥陀佛”了!从一年级到现在好几年了,坐在最后排的韦…  相似文献   

18.
不过如此     
“原以为这次考试,我这科肯定很理想,原来也不过如此,竟还有61、60分,甚至不及格……”美学老师拿着期中考试成绩单,站在讲台上“控诉”着,脸上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是的,不过如此。因为你辛辛苦苦指出的“重点”题目,我们几个“弱智”的“差等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只是按照往日的复习方法,去复习课本,没有紧抓指导书,甚至你的重点题目。我们没有达到85分以上,这辜负了你的希望,也使你失去了奖金。老师,请原谅我们几位“差生”,好吗?老师,那些“尖子生”达到了优秀,也达到了你的心愿。因为他们按你的要求去做了,付出…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说﹃理﹄●商燕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思想政治工作重新提到重要位置,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下简称“思政”工作者)再次开辟了大有可为的舞台。党的方针靠“思政”工作者传达到群众,群众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靠“思政”工作者讲道理,去解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春,我们在分析高考“综”试题的走向时,认定“红色旅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出题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在为成都市命制“综”诊断性测试卷时,便在第37题(中部崛起题)中设计了如下一个小问:“江西省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请你为去江西的旅游选择三个必去的景点.并说明必去的理由。”虽然后来四川考生使用的“综”Ⅲ卷中没有“红色旅游”方面的题目,但综观各地试卷,可以清楚地看出“红色旅游”的确是2005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和亮点,其突出表现是北京“综”卷第40题(35分)、天津“综”卷第39题(40分),上海“综合”卷第16题(14分).而且都是分值很高的大型综合性题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