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就像烙在教师身上的印记一样,使我们能够轻易识别出这一个教师或那一位教师。个性对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但个人特点或者个性只有融入教学,和教学统一、符合学生特点,带来教育有效性,然后稳定下来,方才成为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具体而言,新手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文以一名新手教师为个案,从其贫的个性入手,分析了他对教学风格由无意到有意的反思探索过程。而教师对其贫之风格的认识和信念的变化与发展,则向我们展示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了解越深入、越全面,进行教育就越顺利。许多教师获得成功,就由於体会了而且实践了这一个简单而正确的道理。今天,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课堂教学,无疑是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环;但这决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儿童在课堂里受着种种制约,不会显露出他个性各方面的特徵,必须从他在课内课外以及在家庭的一切行动举止来观察研究,才能对他的个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恰当地帮助他全面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教育目的的达成,必须要求我们教师,把教育工作从课堂贯彻到课外,从学校推广到家庭。  相似文献   

3.
个性,就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心态、品格、气质和行为方式等,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通常是由他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个性是教师为适应本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  相似文献   

4.
我想没有一个人不喜欢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高山流水每时每刻赋予我们不同的内容,它变化着所以精彩着,但是想想在学校里,要是哪个孩子太与众不同,我们便认为他不听话,不是乖孩子,让人感到头疼。“追求完美,发展个性”的校训时刻提醒着我,做一个明智的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努力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徐培宁是刚进入初中的一位男生,我曾经是他小学四、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我们相处极好,很多时候甚至很默契。他毕业后送我一个泥制的足球守门员塑像作为纪念,我不由回想起关于他的往事。四年级时,他纯粹是一个球迷,迷得…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形成创新素质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许多教师之所以缺乏创新素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于已熟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不再对新知识感兴趣,结果往往停滞在“高原期”而裹足不前,最终成为一个教书匠。 作为学校的校长,要鼓励教师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个性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学校的校长应教育教师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给广大教师创造一个接受终身教育的环境。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新教师,若想生存就必须接受终身…  相似文献   

6.
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他的教学个性,这也是教师本人创造性能力的体现。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语文教学个性的教师是如何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着兴趣的!而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只有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个性是指一个教师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教师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学会释放教师的个性,并对教师的个性加以积极的引导,让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的个性特长是一种教育资源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个性特长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教师个性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因素大都是通过教师个性这一因素而起作用的。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学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①如果教师缺乏优良的个性品质,他的教育力量的“源泉”就会枯竭。有人甚至认为教师个性是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②有些国家把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指标。比如,1983年英国政府就把教育专业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知识、适当的学业水平、适宜的个性品质作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  相似文献   

9.
加德纳指出:“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却发现有时教师设计的作业并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喜爱和欣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  相似文献   

10.
从"焕发每一个孩子个性、眷顾每一个孩子心灵"出发,首先要焕发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眷顾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以往我们更注重教师知识的培养,但教师是文化人,从事着育人的工作,教师更需要文化的滋养。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育能力,精心策划并开展教师的文化活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们学校积极推广与倡导"分享与提升"的理念,并开展一系  相似文献   

11.
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他的教学个性,这也是教师本人创造性能力的体现。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语文教学个性的教师是如何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着兴趣的!而一个有理想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的个性魅力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可,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可到模仿乃至内化,产生学习兴趣。富有个性魅力的英语教师就像黏合剂,能以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迷恋而听从他的教诲。南京师范大学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除自身爱好外,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对该学科的好恶态  相似文献   

13.
陈荣 《教育导刊》2010,(5):64-66
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生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可为教育提供理想的构想。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往往首先从宏观层面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师的人生哲学作为个性的体现,则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持久。  相似文献   

14.
<正>"有底蕴的校园文化,必然渗透了历史性、地域性以及校长的思维个性。"近日,在北师大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随感。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一个校长,如何才能依靠教师和发展教师,让教师能够真正热爱教育,并不断地创新?每位师生都在学校里,度过了他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段生命历程中,他快乐吗?他充实吗?他获得了提升吗?他是相信了人性的美好,还是厌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有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教师管理与这一发展要求背道而驰,许多学校对教师严格监控、硬性管理,损害了教师的尊严,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有些学校领导还美其名曰“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教育等同于企业生产,误认为强化教师监控就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老教师,从多年的亲身经历和教师管理中体会到,这种做法不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直接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一、营造一个适宜教师…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确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他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止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应当体现教学个性   课堂教学应当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关于这一点,仍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如同我们的教材体现了统一的教育意志一样,课堂教学也应当体现统一的意志。一位教师,在他走上讲台之后,就不应当再有“我”,他必须完成指令性的教学任务,他不但不应当发表个人的见解,而且他的教学法也必须服从统一的原则。   这种观点,在“文革”时期是不需要解释的,作为一种“迷信”,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也没什么人敢触及;可是从人文角度看,从教学的实效看,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看,从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看,这种观点却是…  相似文献   

18.
这是特色教师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概念。我们认为,特色教师就是个性化的教师,是认识和优化了自己个性的教师。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潜在的特色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展为特色教师。换言之,当你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师时,其实你已经是一位有个性的教师。问题是你有没有认识自己的个性,你有没有优化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陈必红 《教育艺术》2007,(10):59-6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确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他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20.
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生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可为教育提供理想的构想。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往往首先从宏观层面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师的人生哲学作为个性的体现,则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