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在融入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应接地气地与社会广泛接触。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能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要及时更新,促使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促使教师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应开放、共享,应实现校园媒体实践与社会实习融合。校园媒体实践是社会实习的预备期,社会媒体是"真刀真枪"的生态环境,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高校应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有计划地普及、推广、完善校园媒体的运作,实现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形成更加完善、完整的新闻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钱晓文 《青年记者》2012,(36):34-36
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媒介融合,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入融合的趋势,突破了各种不同传播媒介的界限,新闻传媒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功能一体化态势。与此同时,社会化媒体特别是公民新闻的崛起,形成了专业媒体机构与普通大众共同参  相似文献   

3.
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亟需探索传媒教育的有效路径,实践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指导学生开展"寻访百封红色家书重温百年壮阔征程"实践项目,在真实媒介场域中尝试融合传播。项目采用四类实践教学策略:统合家国情怀与个体叙事以塑造新闻价值判断力,结合历史记忆与现实事件以锻炼新闻传播共情力,整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以强化传播路径影响力,联合校内资源与业界力量以提升师资力量协作力,从而帮助新闻学子更好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进而成长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林磊 《新闻世界》2023,(3):89-93
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新媒体实训课程教学需要根据新闻业界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策、采、写、编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新媒体新闻编辑实务教学中采用学习场景建构方法,即以项目制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等方式构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新媒体新闻采编技能学习和实训场景,以此促使他们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学习场景构建有利于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形成实训情境,增强学生实践体验,并且便于学习效果分析。学习场景构建法今后待改进之处是课程建设需要借助学界与业界的合力来聚合更具实战性的学习资源,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融合新闻传播,就要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要强化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基本理念,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要探索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新模式努力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和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发展所需,新媒体人才培养类专业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对媒体人才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理念与定位,从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几方面对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报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地带,文章以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中构建用户连接的经验为研究对象,分析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依托新闻产品、分发渠道、品牌延伸重塑连接的实践,为媒体融合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课程要求建构起与新闻业界接轨的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要求立足新闻本专业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设置专题以关注媒介融合趋势和变革,阐释中国媒体的特性,分析国外媒体运作的规律、经验、面临的危机及其策略,高度关注新科技给新闻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生态格局。新的媒介格局,也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要适应新媒介格局下的市场需求,不仅侧重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而且要加强高校的实践教学。将高校媒体矩阵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促进原有校园媒体平台融合,实现信息共享与增值,建立校园媒体"中央厨房",通过校内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兴媒介叙事往往会吸纳、挪用、整合传统媒介的表征形式、叙事语言、技术逻辑、文化意涵等,这一过程本质上意味着一种"再媒介化"实践.融合新闻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代表性新闻形态,其"再媒介化"叙事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媒介语法、媒介意象三个维度.媒介形态代表一种要素整合结构,创新了融合新闻叙事的信息呈现形式;媒介语法意为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新闻业界对融合新闻报道的尝试和实践,为高校新闻专业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带来挑战。我国高校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内媒介融合发展的规律及其对融合新闻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对新媒体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建立完整的融合新闻教学体系,搭建学界和业界共建的教学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对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模式,以融媒体教学实践为例,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专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理想途径,并对我国融媒体新闻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君荣 《东南传播》2020,(12):21-23
本文从"媒介融合""治理融合""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主流媒体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文中提出了"媒介融合"要牢牢树立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观念;"治理融合"是落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主流媒体从"媒介融合"走向"治理融合"的核心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主流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等观点,并得出社会治理的运行必须内嵌于主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为依托,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改革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炼出了适合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整合"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驱动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和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完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传播的碎片化、滚动化、社会化和个人主义的崛起,这使传统媒介的生产经纬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断裂。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面临的四重挑战,接着从新闻生产的具体流程入手分析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发展之道。本文认为传统媒体应及时把握自媒体赋予的利好,探索与自媒体合作共赢、融合互补的新闻生产模式,走新闻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颂辉 《视听》2012,(5):30-32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抢独家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竞争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短平快","小言论"  相似文献   

17.
顺应媒体融合的业内推进,国内各高校纷纷尝试引进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倡导媒介融合型教育改革.“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那种按各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更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比较中西新闻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机制的现实差异,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提倡高校应基于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现实环境,针对地方媒体所需人才情况,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文素养、伦理素养和媒介素养一体化的“媒介融合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发展和5G网络的到来,使得媒介环境和新闻生产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方式,让新闻采、编、播趋于同步。这对新闻编辑的知识构架和传统工作方式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新闻编辑要在发展"四全"媒体的框架下,提升完善媒介素养,提升自己的融媒体新闻生产能力,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工程"三网融合"的实施,昭示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给传媒业界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业界"联姻"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当前媒介融合实践的业界生态环境出发,结合我国传统新闻业务教学的历史和特点,以新闻采写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革之必须,以及培养融合媒介环境下新闻人才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