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走了,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傍晚。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整个文坛为之黯然失色,为之黯然神伤。不是泪流满面,却有比泪流满面更加深沉、更加深切的哀痛弥漫其间。巴老为他心目中的文学奉献了一生,他的品格、风骨和激情,已  相似文献   

2.
朱桂金 《江苏教育》2008,(24):26-27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老人的作品。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巴金,在他耄耋之年,在他收到家乡的孩子热情洋溢的信时,克服年老多病的衰微,提起笔追述他一生的信念和渴望。  相似文献   

3.
1904年1 1月25日到2003年11月25日,巴金老人跨越了百岁界河,走过了一个完整的风云世纪。巴金的作品曾影响了一代代青少年,他是中学师生最热爱、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程光炜说,“回顾巴金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文坛而言,他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当中国文坛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老人巴金躺在病床上静静迎来他的百岁华诞时,中国各地的人们有组织地或自发地为这位老人祝福。这里谨以当代著名作家从维熙的这篇文章,表达我们对巴老的崇敬。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地论证了巴金的创作思想、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渊源关系。巴金将文学视为打击黑暗、呼号光明的武器;主张“写作同生活的一致”。“作文和做人的一致”;主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这些理论主张与传统文化、文学有着天然的血肉的联系。虽然巴金一再说他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仍然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文学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5.
巴金具有很高的外国文学修养。他曾经说过,“在所有中国作家之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在给巴金以影响的外国文学中,除了法国文学外,就要算俄国文学最为突出了。一九七九年五月,他在回答法国《世界报》记者提出的“有哪些外国作家对你来说是重要的?”问题时说,“俄国作家如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一九八○年四月,巴金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从1904年11月25日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出生到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巴金走过的是101年的非凡人生。从1927年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笔耕不辍一直写到90年代中期。1995年他摔倒在书桌前从此一病不起,1999年因肺部感染进行器官切除从此不能发声,然而,作为五四文学时期硕果仅存的一位大师,多年来,即使在病榻上,巴金的存在仍被看作温暖着中国文坛的一盏明灯。从1927年到1946年,他创作完成了“激流三步曲”《家》《…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巴金先生99岁华诞的日子。4天前,上百位中国作家在上海点燃99支星星般的蜡烛,在祝贺《收获》创刊45年之际为中国文坛最长寿的老人巴金庆贺生日。今天,我们同样以非常激动的心情祝贺巴金这位当之无愧的“世纪文学老人”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8.
大哉,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20世纪的全过程。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不打有20世纪的烙印。一位著名评论家说:“没有起码的思维力和文学操作力成不了作家,没有优秀的文学天赋成不了优秀作家,没有大热情、大痛苦、大慈悲和高贵的道德追求则成不了伟大作家。在本世纪中国作家中,也许只有鲁迅和巴金这么两个人具有这样的精神素质。”此言说得极是。因此,当我把目光投注在巴金身上时,只有用一个“大”字来概括。大热情的巴金巴金是一个具有大热情的人。当他拿起笔,那种改造世界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9.
文化滋养文学,文学反映文化。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淀与传递,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质、融入新品。废名——有人说他是文坛寂寞的代名词,这位京派文学领军人虽不及后继同道沈从文的名气和影响,但身为湖北人的废名也以其罕有的文学风格与审美趣味独步文坛。纵观废名的文学之路,对生长之地湖北黄梅的眷念印记清晰可见,荆楚文化关注当下与浪漫诗意的特质一如既往地在同为湖北作家的废名身上呈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形象出现的作家,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埋藏文坛,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巴金一生的情感中都燃烧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尽热爱。他留下的财富,是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更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我们怀念巴老对中国文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怀念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赤子之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巴金,纪念巴金。  相似文献   

13.
从报上得知,中国文坛圣洁的领袖,敬爱的巴金老人与世长辞了!心里顿时一惊。巴金老人是否去了他笔墨里的“鸟的天堂”? 最早知道“巴金”这个名字,是在上小学时学了他的《海上日出》之后。我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那富有魅力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草药        驳论引言 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生。他是属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宿将,国际知名的小说家。如今他以95岁高龄已住在历史上,而又进入本世纪的黄昏。巴金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搞文学创作,在旧社会写作了二十年,我的第一部小说的第一章是‘无边的黑暗中一个灵魂的呻吟’,我最后一部长篇的最后一句又是‘夜的确太冷了’。我的作品里充满了忧郁、痛苦的调子。”这“调子”给后来的巴金研究者留下了争论的空间。 给予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坚实地位的是他在二十至三十…  相似文献   

15.
巴金和李箕永是中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国文坛上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巴金与李箕永的前期代表作《家》和《故乡》的比较,剖析了两位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异同.重视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寻求文学的真挚性、推崇生活的真实性等是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巴金的和谐观和李箕永的革命现则是两人不同的现实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16.
巴金,作为一个有独特的个人思想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作家,从他走上文坛以来,已逾半个世纪以上。无论从作品题材的开拓性和使用文学样式的多样性,或者说,从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而论,他都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灭亡》在1928年问世时,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者叶绍钧就在该杂志的最后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03,(6)
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大家的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1927年赴法国求学之前,他曾辗转于南京、上海等地,并且已经接触过诗歌、散文及译著等多种文学样式了。1928年10月,巴金在法国马赛等船回国的时候,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描写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的文学构思突然清晰起来,这就是现代文学作品经典之一的《家》的最初萌动。此后,巴金的文坛地位节节上升,他不仅相继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寒夜》等小说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八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了该校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中文大学在赞词中指出,巴金“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健将,六十年来为人生、为理想持志创作不懈”,中文大学“为表扬巴金六十年来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巨大贡献,为表扬他的道德勇气和求知求真的精神,为表扬他对中国人民在这狂飚激流中的世纪中追求进步所作的有力呼吁”而授予他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件事说明巴金不仅是我国人民喜  相似文献   

19.
觉新形象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家》里众多的艺术形象中,觉新是被公认为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典型之一。作家把觉新独特的性格给予精心的刻画,展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丰满而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 觉新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多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有人赞美他乐于助人;有人同情他的不幸身世;也有人则说他  相似文献   

20.
名家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其妻子为萧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