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减负提质 措施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的做法是 :  一、提高认识 ,真正认识“减负”内涵。  “减负”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不堪忍受的学习重负和心理压力。减负绝不是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实质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学,天津市教委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六条规定,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和所属学校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贯彻执行。涉及“减负”的六条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调整作息时间,将超出规定在校时间以外的部分减少或砍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校时间初中生每天不超过七个小时,小学生每天不超过六个小时),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不超标。读来如沐春风,顿觉通体舒服轻松。在应试意识愈见浓郁的今天,此种“减负”之举难能可贵,欣喜之时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4.
“减负并不只是少上课就万事大吉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减负,防止教育质量滑坡。”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醒有关部门注意减负中出现的新问题。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机械记忆负担重,主动思维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接受挫折教育负担轻。”对此,王沛清委员认为,学校应当有“加”有“减”。凡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负担”不但不能“减”,而且还要“加”。因此学校要科学地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既要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抓住“一个突破口”,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负担减不下来,德育工作就难以落实。就在很多人认为“减负”步履艰难的时候,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奏出了“减负”的强音。调查问卷显示,该校小学、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16小时和8.5小时,小学生每天只需0.7个小时即可完成作业,90%的学生感到学习不累:升学指标反映,学校去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了100%,今年中考,56%的考生达到了上海市重点线。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并非“一夜成名”,“减负”也并非其教改初衷,所有成绩都是学校从办学伊始就聚焦课堂,改革课程,扎实提高教学质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下达了中小学减负的"八项规定",显示了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减负"的决心,也向社会传递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正面声音.应该说,学校是"减负令"的主要对象,也是减负令的主要宣传者和实践者."减负令"能不能一以贯之,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 新的"减负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等等.与过去相比,显然,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要实现减负不减质,适应减负带来的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推动育人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主要在于作业多,低效率的重复学习时间多;教师负担重,大量时间应付写教案是主要原因。如何才能让师生的教育学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教育》2008,(1):62-62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发出“减负令”,提出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走读生不得安排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  相似文献   

9.
学校减负,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心理和经济负担,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和更广泛的空间。但在实践中,需要辩证、科学地把握减负的客观标准,理解减负的本质,以避免走入种种误区。误区之一:减负(学习负担)就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担。减负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其目的是要减掉学生学习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而不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  相似文献   

10.
李玉柱 《中国德育》2013,(12):59-59
据《新文化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长春市一些小学下午提前一小时放学,也就是说,孩子三点半就可以回家了。学校称,这是为了严格执行上级"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多于六小时"的"减负"规定。实际上,有类似做法的不止长春一地。在不少人看来,学生负担重,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造成的。这种认识是很荒谬的。学生提前放学,前脚出校门,后脚往往就进了校外补习班。晚上回家后,学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逐渐摆脱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难免会误用、滥用这些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实施闲暇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这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减负”以后,把闲暇和“玩”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闲暇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健康多样、兴趣盎然的闲暇生活。一、教育学生增强时间观念一天24小时中,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6小时在校,其余8小时基本上属于自由闲暇,也就是说约1/3…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不少地方推出的减负举措,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治理负担重的根本途径,是改革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法——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他指出,灌输知识的教育,必然只会“题海战术”,只是负担轻重变化而已,终究没有把学习变为学生的兴趣。在中小学课堂上,应广泛开展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而不让学生死读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减负。  相似文献   

13.
微话题     
新闻:衡量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绿色指标”,不仅要注重学业质量,更要考量取得这些成绩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兴趣等。上海市教委透露,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质量间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分析显示,小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适宜1小时左右,中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2小时左右,其学业水平明显高于基本不做作业和做作业时间过长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梁好 《教育文汇》2013,(17):13-1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教育主管部门也三番五次地颁布“减负令”,例如,北京市教委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八项减负措施,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进行严格限定:小学不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中小学上午8点前不组织统一学习等。在福建厦门,被称为“最严减负令”的规定要求: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取消中小学早读,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试题难度,增加学生自主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增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  相似文献   

15.
“减负”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或杜绝补课。“减负”就是要减掉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使他们真正感到教育的意义 ,并且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里主动探求知识。“减负”也并不是什么都要减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仍然是不可少的 ,学生接受教育还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江泽民同志说 :“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 ,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因此 ,“减负”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顽强意志并无矛盾。“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 ,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4,(7):32-33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18.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20.
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调整作息时间,将超出规定在校时间以外的部分减少或砍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校时间初中生每天不超过七个小时,小学生每天不超过六个小时),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不超标。读来如沐春风,顿觉通体舒服轻松。在应试意识愈见浓郁的今天,此种“减负”之举难能可贵,欣喜之时感慨颇多。联系现在不少中小学,学生在校时间大大超过有关规定,在校十几小时已不稀罕,节假日大都用来补课。只要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总把他们关在教室里,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再就是考试,周考、月考频繁地考。放学了,还要带上二三个小时的家庭作业。上晚课的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