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全球一些重大基地,活跃着一批由人类制造的极限机器。这些钢铁巨兽包括了能在1小时内移走9000吨泥上的液压挖掘机,以及可一次装载400吨货物的超级自卸卡车。在好莱坞影片中,这类极限机器甚至出演了《变形金刚》。巨型挖掘机:RH400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06,(6):40-41
一架波音747飞行一小时要耗油100吨以上,较小的波音733或空客319每小时油耗也接近3吨。机器喝起油来简直就像是饥饿的“猛虎”。  相似文献   

3.
稻草变乙醇     
加利福尼亚第一次尝试将稻茬和修剪下来的树枝变成乙醇,这有点像本世纪80年代的电影《回到未来》中的一个镜头:垃圾被倒进一台机器的一端,纯净的能源在机器的另一端出现。这个被提议修建的“生物精炼厂”将把成千上万吨稻草、修剪下来的果树枝叶和其他农作物的废弃物变成?..  相似文献   

4.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变换员工工作,“局部‘机器换人’、总体人机共生”成企业实践总趋势,且被机器替代的员工呈现组织内外部双循环流动趋势;(2)已有组织在倡导员工把机器当同事,超六成受访者希望把机器当同事,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其已把机器当伙伴而非工具或对手,且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3)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助人”,员工则对机器“爱恨交加”,既担忧机器替代就业,又无法离开机器而独自作业,且“机器换人”对员工工作收入、效率、强度、时间、动力等均有双刃剑效应;(4)员工对待人机协作持积极态度,其总体更偏好与人而非机器协作,但也因角色情形而存在差异,即员工更偏好作为平级同事或上司的人类协作者而非机器,并偏好管理作为下属的机器而非人类;(5)机器特征(相较于员工特征)对人机关系影响效应总体更为凸显,且性别、技能熟练程度、机器智能自动化程度、操作界面设计合理性、机器技术支撑程度等存在...  相似文献   

5.
微型“机器”细过发丝科学家利用一些脱氧核糖核酸(DNA)链研制出了一个活动部件,从而向制造小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器”方向迈进了一步:这种机器可望在将来承担起生产计算机电路和清理大脑中被堵塞的血管等复杂任务。这个形如铰链的部件只要一收到信号就立即发生弯...  相似文献   

6.
苍离 《科技新时代》2004,(1):110-110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课题涵盖面很广,从机器视觉到专家系统,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其基本特点是让机器学会“思考”。为了区分机器是否会“思考”,就有必要给出“智能”的定义。究竟“会思考”到什么程度才叫“智能”?是能够解决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     
我国科学家研制机器蜂 蜜蜂给人的印象恐怕除了“采花”酿蜜之外别无它用,但现在,世界上许多生物研究所和科学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关注这种不起眼的动物。专家们已经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出了一只“机器蜂”。 在清华大学仿生学研究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只机器蜂实物模型。除了个头要大几倍,机器蜂与普通蜜蜂长相酷似,翅膀是一个由特殊材料制  相似文献   

8.
幽默     
机器和智商某公司制造了一台测试智商的机器。然后找来了一个本科生,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来检验。本科生把头放了进去,机器发出了一阵悦耳的音乐,说道:“恭喜你!你的智商是150!你是个天才!”硕士生把头伸了进去,机器平淡地说道:“你的智商是100,你是个人才。”最后博士生把头也伸了进去,机器叽里咕噜地响了一阵后说道:“不许往机器里乱丢石头!”。博士生气愤极了,他找到管理员要求看程序的源代码,管理员满足了他的要求。博士生认真地检查并修改了程序,直到他满意为止。这一回博士生谨慎多了,他没有直接把头伸了进去,而是先找了一块石头摆…  相似文献   

9.
上帝小屋     
在美国旅游胜地奥兰多的大街上,一家名为“上帝小屋”的小店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上帝小屋”里有一台名叫“上帝”的机器,据说能帮助顾客决定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今年七月在北京农业机械厂制造成功了。这台谷物联合收割机是根据苏联“斯大林涅茨—6”式联合收割机仿制的,经过鉴定以後,认为性能良好,符合技术上的要求。联合收割机,也有叫做“康拜因”的。我们知道,苏联的“康拜因”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斯大林涅茨—6”式是一种大型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在世界农业机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机器,有2万5千多个零件,重约七吨;当它工作的时候,大约有3丈1尺宽,4丈长,1丈2尺高,又庞大,又复杂。“斯大林涅茨—6”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是用来收  相似文献   

11.
卢致杰  覃正 《软科学》2005,19(1):1-4,8
首先研究了组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而后运用信息技术对组织理论进行拓展,建立了网络环境下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极限组织理论框架体系,描述了极限组织构架的“轻量级”实现方法以及“点击熵”知识的获取过程;最后分析极限组织的网络化生存战略。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I0002-I0002
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新开发的一条机器蛇“山姆大叔”,已经能够爬树了。这条蛇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机器人实验室制造的最新版本“模块蛇”。  相似文献   

13.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4):42-44
在2013年过半之时,3D打印技术已毫无疑问成为年度科技热词。尽管二十余年前,3D打印技术这一概念就已被提出,可它似乎在今年突然爆发了。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合著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提到,“人猿相揖别,是因为古人能够手工制造工具。今人区别于古人,是因为能够使用机器制造工具。人类进化至今,一个崭新的文明标志就是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从狭义上说,当前被赋予无限想象力的3D打印机就是这种能够制造机器的机器。”  相似文献   

14.
《荒谬的时空机器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荒》,文见本刊2006年3月号)开篇说:“……我们这里仅讨论相对论原理下的时空机器理论”,到具体讨论“时空机器理论”时又说:“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超光速’是可以实现的……”之后,用物体运动速度小于光速、等于光速、大于光速去说明两种时空模型,得出了第一种模型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生命复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过程中.生命从来都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上个世纪的大多数生物学家而言.生命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装配而成的。但是.在这些研究者看来.不论“生命机器”有多么复杂.只要把构成“机器”内部的每一个“零件”——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弄清楚,就能认识生命的奥秘。显然.这是一种。还原论”的生命观——生命和非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活动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因此.上个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6.
1989年,丹尼·希利斯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说,到1995年,世界上并行处理计算机的使用将会超过传统计算机。这位美国科学家对其预测非常有信心,以致于将他的名为“思考机器”的公司的前途全都寄托在一台取名叫“连接机器”的并行处理计算机上。 连接机器是由彼此连接的数万个微处理器构成的并行处理计算机,它能将大量运算分解成若干工作量比较小的部分,各部分同时进行计算。它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一条特殊的“大鱼”游进了大唐科苑游泳馆。从水面俯视,“大鱼”很像鲨鱼,体色黑漆漆的,两个胸鳍比较长,向身体两侧伸展开。与其它鱼不同的是,“大鱼”头上有个红白相间的“小蘑菇”。其实,这条动作自如的“大鱼”并不是真鱼,它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制的仿生机器鱼,是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产业转出地的“推力”“拉力”和产业移入地的“引力”相互作用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转移的动因,认为机器代工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转出地“拉力”会减缓甚至抑制我国制造业的跨区域转移。运用2008—2019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及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机器代工改变了制造业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和各区域生产要素的匹配效率,缓解了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成本压力,提升了行业竞争优势,增强了产业转出地“拉力”,表现为地区专门化率的提升,进而抑制制造业的跨区域转移。(2)当劳动力价格达到一定水平后,机器代工使得制造业部门生产要素组合的投入产出高于起初要素组合的投入产出比,有效地增强了产业转出地“黏性”,抑制了制造业的跨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学家保罗·戴维斯,这位或许是继斯蒂芬·霍金之后最知名的物理学家利用现在为人所知的技术构思了这样一台机器:它能在宇宙中开辟通向遥远时光的道路。他已经构想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时间机器——机器当然还没被造出来,不过,这部机器所需的大部分零件已经散布在世界上各国最先进的研究实验室里了。那么,利用这台“机器”,我们真的能够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或迈向未来吗?  相似文献   

20.
广闻博见     
“机器棋王”要当“核专家”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日前宣布,该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在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后将再度复出,不过这次它的身份不再是“国际象棋大师”,而是“核专家”。“深蓝”宣布从国际象棋领域“退役”后并没闲着,而是进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号的地面指挥中心,扮演了一回幕后英雄式的“宇航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