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2007年第11期《新闻与写作》杂志撰文指出:媒介产业素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因此,"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介行业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这一法则也许到了应该有所突破的时候了。而取而代之,更能体现今日媒介市场竞争特点和要求的法则  相似文献   

2.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曾这样阐述:“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道理简单而明晰,“观众真正想看的还是那些在传送系统上播放的东西,而不是电视台和传送设备本身”。“内容为王”在西方的媒介经营法则中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媒体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被认为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败直接决定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内容为王”,国外叫“C ontentis king”,认为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功必然带来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在以前的有关“内容为王”的研究中,都是将内容与其它传播要素相比较,如技术和内容的比较,内容为王;与营销、广告、发行、编辑等诸要素比较,内容最重要。这些都是与内容异质的比较,本文想从传播过程三要素(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的层面上,讨论在不同的传播要素上对“内容为王”的解读。一、传播者层面上的解读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对媒介内容的影响有5种: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2.来自媒…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视媒体掌握丰富海量的内容资源,依靠向受众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吸引受众。但在网络电视时代,受众获取内容的渠道越来越多,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媒介资源过剩的状况下,仅仅依靠内容取胜是远远不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网络电视坚持“需求为王”。  相似文献   

5.
媒介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以《超级女声》为研究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志强 《新闻知识》2006,(10):28-30
目前我国媒介产业经营模式更多的是“单点式”经营。这种经营是围绕内容生产,将相关的上、中、下游企业联结起来。这种“单点式”经营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它未能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媒介资源;另一方面,内容的生产具有一定的饱和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媒介产业的发展。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媒介产业盈利模式单一,更多的依靠广告。我国媒介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拓宽利润来源,改变单一的赢利结构,突破“单点式”经营的瓶颈。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栏目可以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它为我国媒介产业盈利模式的改造提供了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7.
张小敏 《传媒》2008,(6):56-57
一直以来,“内容为王“都是媒体人奉行的不二法则。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滚滚而来的数字化大潮面前,当传统期刊人还惯性地高擎着“内容为王“的大旗(以握有内容资源作为优势)去找资本、寻技术、谈合作之时,却遭遇了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8.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被许多大型传媒公司奉为经典。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Redstone)的表达简洁而不失力度,他说:“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内容为王“的理念从根本上主导着维亚康姆这一超级传媒巨头的商业战略。不过,细心人会发现,即便是在雷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以何为王"的讨论趋于热烈,"内容为王"这一主流观点日益受到挑战,本文运用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理论,探讨媒介与内容的关系,指出争论的缺陷与局限,展望未来媒介与内容之间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等战略将不再奏效,未来的融合产业没有王者,只有盟主,得平台者得天下.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事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本文深入阐述了“平台机制”对传统产业竞争法则的颠覆,提出以“平台机制”再造传统产业的四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1.
“内容为王”是近几年影视传媒界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之一,并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在什么是“内容为王”、为什么要“内容为王”、内容何以“为王”等同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为什么要“内容为王” 如果说“在‘有内容更有产业’的西方,作品内容已经成为影视生产的第一要素”,其宗旨是为了产业的发展,那么,在我国,对内容的重视则是从“无功利”开始的.无论《诗经》中“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呼吁;无论毛泽东对“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的强调,还是胡锦涛对“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要求,其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民大众,若干年来他们是“内容为王”的起点也是归宿,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以流传.但随着产业化热潮的冲击,国内的影视文艺却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影视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的内容却陷入了表达的怪圈.  相似文献   

12.
贾静 《声屏世界》2003,(7):47-49
察看世界媒介发展史,不难发现:媒介的变革和发展总是由各种各样的媒介相互交错、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在媒介变革史上,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继承了前一种媒介的传播优势,并力争扬长避短;这可以看作是媒介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一种自发的组合。组合本身就带有“扬弃”的成份,是媒介形态为适应“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所做出的一种“自然选择”。这从传播的角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媒介的变革代表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不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各自的发展演变赋予了它们不同程度的优势和劣势,再加上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  相似文献   

13.
宋哲 《声屏世界》2014,(9):9-11
"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的研究,业界也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与践行。本文主要以媒介产业化与数字化为背景,将"媒介融合"中的"媒介"概念分解成"内容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两大内核,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媒介融合"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审视当前"媒介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面对当前新媒体的咄咄逼人,坚持“内容为王”仍是纸媒的安身之本。然而,在海量信息及碎片化阅读时代,要实现“内容为王”的发展战略,传统纸媒必须以打造“王的内容”的发展思路,坚持“内容为体,技术为用”的转型策略。“王的内容”务必要在功能、受众体验与内容形态上展示出与众不同之处。西方传统媒体的付费阅读模式即基于对“王牌内容”的自信。渠道垄断是霸道,在多元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垄断渠道几无可能,因此内容生产与公信力建设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5.
侯淼  高汝东 《新闻前哨》2022,(15):64-66
媒介集团在我国的兴起是国内市场的需求,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介市场催生出媒介集团化发展,这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本文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探究在融媒体环境下,集团化媒介组织发生的产业变革以及如何进行媒介品牌构建。在传媒产业变革方面,多重的盈利模式使得媒介组织的利润最大化,“新”新闻生产方式的兴起也带动着媒介运营管理机制的创新。在媒介品牌构建方面,首先要保证优质媒介产品与内容的输出,其次,打造全媒体品牌形象推广与传播格局,还要重视媒介与受众的链接与沟通,实现媒介品牌更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刘洁  段双银 《新闻前哨》2008,(12):28-30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媒介产业有明显的集群发展特征.提出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从“集团”到“集群”跨越的构想,认为媒介集群是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对佛山报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在城市圈发育较成熟地区,低级行政级别的媒介对上级媒介可以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7.
郭全中 《传媒》2015,(7):22-23
当前,传统媒体正处于艰难转型的历史征程中,而观念转型是转型的先导,正所谓“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当前首要改变的观念就是“内容为王”的观念,迫切要从“内容为王”转变为“信息服务为王”,从内容基因转变为技术基因.对于绝大多数一线采编人员来说,由于离市场相对较远,市场变化和经营压力的传导相对较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感受相对较少,所以,仍然没有意识到市场已经从信息稀缺时代急速转变为信息过载时代,内容的价值大大地被稀释,仍然认为自身生产的内容价值很大;而广告的下滑是由于经营不力所造成的.可以直言,如果还自我感觉良好,抱残守缺,一味坚守“内容为王”,未来只可能成为媒体转型中的炮灰而已.  相似文献   

18.
吴佳  王尊长 《新闻世界》2008,(12):84-85
媒介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传媒业发展至今,成就了一批媒介集团和上市公司,形成了媒介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也正是这两个力场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媒介属性和媒介形态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而媒介形态又是媒介产业的初期胚胎,从媒介的属性中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规则和新闻规律,透过现实的媒介运营情况和宏观微观政策以及行为,判断今后我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大势,为媒介时代的来临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介的生存遇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媒介生态下受众与广告商媒介接触偏好的变化,意味着大众传媒被迫进入了与网络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相互竞争的环境。谁能够理解、跟踪和满足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谁将从传播权  相似文献   

20.
'内容为王'是我国近20年媒介实践的一个重要意指概念。在文本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内容为王'言说的四种话语模式:媒介经营话语、媒介竞争话语、媒介经验话语、媒介政治话语,并进而分析话语模式的交织与冲突;解释在政治、商业、技术多重张力下'内容为王'话语变迁的演进逻辑。认为'内容为王'的意指实践既随着媒介商业化转型和技术发展的语境变化而具有多义性和历时性,又嵌入社会权力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中而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