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对长白山不同植被带土壤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典型土壤土层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不同的趋势;且在不同林型条件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也有差异;长白山地区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范围大都在现有的世界土壤元素含量范围之内,只有钼、钴、铅、锌稍高一些。母质的元素含量对长白山土壤的制约性非常明显,在同类土壤中,质地细的土壤中多数元素的含量比质地粗的土壤高得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种类花卉及其各生育阶段的抗盐性,水质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盐分对花卉的生理影响,筛选出抗盐性强的露地花卉,提出了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开展花卉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依据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mm和1 000~1 100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磷矿开采废弃地与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营养盐氟化物随径流流失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氟化物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TP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F-随径流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F-随径流的流失量取到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垂直分布以土壤表层(0—10cm)为主,火烧和放牧均导致土壤表层中土壤动物密度大幅度波动,放牧致使土壤动物密度成总的下降趋势,但在中度、轻度放牧时,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土壤昆虫(soil insects)螨类(Acarina)对火烧比较敏感,火烧的直接作用导致其在表层土壤中密度的明显下降,缘虫类(Nematoda)、对火烧的直接作用较不敏感;火烧后,土壤昆虫、线虫类垂直分布恢复较快,螨类则恢复较慢,火烧对某些草原害虫,如蝗虫(Locustidae)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而,中轻度放牧,人为控制的适当程度的火烧可以作为草场经营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依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200~1300 mm和1000~1100 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矿山废弃地产流及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产流的关键因子,在大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径流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关键因子,各植被类型产流量各不相同;径流量大小与植被总盖度、土壤总孔隙、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凋落物厚度及重量呈负相关;各植被类型总径流量次序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矿区现有植被类型均能对降雨径流取到较强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鸡西市所管辖的鸡东县、滴道区和恒山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野外采样、室内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鸡西市主要产煤区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现状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果:鸡西市主要区域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污染指数均小于1,鸡西市各主要区域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处于清洁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优粒”施工法喷播技术,在废弃采石坑坡面上喷播含有八种植物种子的“优粒”土壤。经过四个月的生长,植被生态效果恢复良好。本文采用图片的形式,对整个施工过程--削坡、清坡、布网、固锚、培养基喷射、养护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记载,为“优粒”施工法喷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广西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习支持平台的实践探索,就远程学习需提供各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和概述,对构建规范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习支持平台具有一定参考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系营销对于加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关系营销的内涵和特征,对当前企业关系营销实践存在的障碍进行了阐述,并对企业管理中关系营销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题,学习问题处理不好给大学生带来不少困惑。文章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时指出各类型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实测的土壤碳密度资料并结合生产力模型,得到一组直接利用气候资料来计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密度的公式,并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根据此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最近基于观测资料而得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利用此模型还对全球潜在的土壤碳密度分布做了模拟,计算出全球土壤碳库为1152Pg.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土壤碳密度随降水 (或湿度 )状况而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与各大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侧重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大力培养,这就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可充分发挥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学优势,对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总结了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适合在辽西地区退化刺槐林内推广的改造方式,特选择了几种方式开展了改造效果研究.以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分布、生物多样性等作为主要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层0—80 cm内退化刺槐林土壤含水量最高,超过80 cm萌蘖更新刺槐林内的土壤含水量逐渐超过退化刺槐林;各处理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中,各处理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重新营建的蒙古栎林、油松林内生物多样性比萌蘖更新刺槐林及退化刺槐林差,萌蘖更新刺槐林内乔木类型更加丰富.建议在退化的刺槐林内推广自然萌蘖更新的改造模式,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目标构建了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权重的排序,并对权重结果进行详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各类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森林土壤的酶活性,并通过相关分析来讨论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中腐殖质的碳、氮的变化关系。发现不同生态条件下森林土壤酶的活性显著不同;森林土壤酶活性变化与土壤中累积的腐殖质碳、氮含量呈正相关,各种酶分别是蛋白酶(rN0.61~0.89;rC0.52~0.66),转化酶(rN0.63~0.95;rC0.60~0.75),接触酶(rN0.75~0.86;rC0.33~0.39)。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干扰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的碳循环过程,尤其是湿地的垦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显著,对此的研究也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文章综述了湿地垦殖对土壤温度、水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垦殖后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展望了湿地垦殖后土壤碳呼吸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以后研究垦殖对湿地土壤碳呼吸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开展拓展训练的高校日益增多,但是各学校对场地器材的管理、教练员对训练的操作不尽相同,其中许多高校安全隐患较大。本文详细阐述了拓展训练中"高危"项目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高校日常对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弃耕恢复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对土壤全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地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无显著影响.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表现出微生物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身调控机制.氮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