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柏友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从《精神现象学》历史观内涵的发掘着手,探讨了历史的起点、中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认为黑格尔把历史的起点看成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逻辑过程,对解决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起点的论争,具有重要意义。对历史中心问题必须通过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来考察。 相似文献
2.
于有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24,(2):83-93
伪善作为黑格尔所重视的道德问题,在《精神现象学》中有着关键的地位。然而,学界对于书中涉及伪善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论述和阐释。伪善作为一种道德痼疾,其形成与发展涉及了《精神现象学》中的多个意识形态。通过梳理书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伪善实际上根植于自我意识,形成于道德意识形态,并在良心与优美灵魂的层面中完全显现出来。通过对《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论述伪善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学界更好地了解黑格尔伪善问题的思想,从而为进一步认识伪善并克服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荆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1):80-89
《精神现象学》中诸意识形态转化的道路、原则和结构等仍有待进一步澄清。诸意识形态转化的道路是绝对、绝对知识或绝对精神本身之自我生成、自我展开和自我返回的过程,是事情本身的过程,是人类精神实现自身或返回到自身的过程,其开端就是绝对。诸意识形态转化的原则是意识(人类精神或绝对精神本身)自身提供检验自己的尺度。诸意识形态转化的结构是意识形态的整个序列按照它们的必然性向前发展,而这种必然性就是确定的否定,就是绝对精神本身成长的生命发展过程,就是辩证法,亦即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6.
赵民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4):45-48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区分了政治国家和非政治国家,肯定了政治国家对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依存性,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的真相,提出要用一种崭新的民主制来消除这种异化。 相似文献
7.
8.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和现象,伴随它出现的是人们从没停息的讨论。这些讨论要么停留在价值层面上的利弊权衡而失之肤浅,要么是个人经验性的批判而缺乏理论的深度。因此,站在某种理论高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公开课的本质非常必要。而现象学教育学无疑是可选择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129-135
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基本临床概念,由于其独有的理论特色,诸多现象学家试图对其合理性进行辩护或提出质疑。结果表明,无意识概念在哲学现象学中是无法直接自洽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发展为精神分析和现象学的沟通提供了契机,由于现象精神病学家对精神病的现象学反思是基于具体的临床分析经验而非抽象的先天逻辑结构,其对现象学的期待也停留在形式上的借鉴和启发上,而从未试图越界以某个现象学概念去直接取代无意识概念的临床地位,因此只有当精神分析和现象学被共同置于精神病理学的框架中,才有可能打破二者之间的天然隔阂。通过将对无意识概念的科学性反思转变为无意识在临床中的合理性问题,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能够找到突破无意识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和现象,伴随它出现的是人们从没停息的讨论。这些讨论要么停留在价值层面上的利弊权衡而失之肤浅,要么是个人经验性的批判而缺乏理论的深度。因此,站在某种理论高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公开课的本质非常必要。而现象学教育学无疑是可选择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胡友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2):75-82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在其精神表征的现象学维度上呈现出了一种技术掌控而人文去势的特征。在技术掌控上表现为技术赋型、比特叙事和超文本兴起的,在人文去势上则表现为电子媒介对人文精神的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精神呈现的完美的态势应该是技术与人文一种兼收并蓄、和谐兼容的状态,人文把握着的文学方向,而技术则是在人文大方向的引导下,推进文学的载体的技术进步。这样既能做到文学在技术中发展,同时又能做到不打破文学本身发展的特性,突出文学的地位,达到技术与人文博弈的最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胜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97-98
多元系统理论介绍到中国后已被用来解释阐述了多种文化现象,其深刻性和指导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异化翻译理论,发现异化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123-127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5.
高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55
我国宗教旅游发展极为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旅游异化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宗教旅游异化现象突出表现在旅游开发行为异化、宗教文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封建迷信泛滥以及旅游者消费行为异化等方面,严重阻碍了我国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宗教旅游异化根源于旅游趋利性与宗教文化出世性的固有矛盾以及宗教文化世俗化、实用主义的宗教观与旅游发展观的推动,同时还受到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我国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加强政府监管、游客教育和社区参与,并构建宗教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异化”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含义,人作为审美主体已在审美中萎缩,客体却在无限“物化”,这样使得审美个体的三种状态交织存在,主体的回归也只是虚幻性的自足。 相似文献
17.
徐玉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42-45
大众文化已成为大众的“第二自然“,它满足了大众的生理需要和心理欲望,使大众从中获得了幸福与快乐.但大众文化又使大众满足于现状,逐步丧失自身的主体性和个别性,从而出现了大众的“异化“现象.本文着重阐述现代社会中大众的同化、物化和退化三种异化现象,对大众文化作一些善意的批判,希望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相似文献
19.
曹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46-49
《受活》被一些评论家誉为中国2003年文坛“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这部用心灵写作的小说存在着主题灰暗、绝望,人物缺乏可信性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玲娜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28-3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