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各执一端的"唯意识形态化"、"被意识形态化"现象。"唯意识形态化"主要局限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传统视域,忽略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情怀。"被意识形态化"则先入为主形成"两课"教学系虚假意识形态的刻板印象,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歪曲、非难和攻击,从根本上否定"两课"教学设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推动"两课"教学"解意识形态化",必须增强"两课"教学对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的文化批判功能,提升教学主客体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将文艺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从而开辟文艺研究的意识形态维度,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理论贡献。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的创建意义在于,拓展和深化了对于文艺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的认识,科学地揭示了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规律。我国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从20世纪初建立并运用于文艺研究以来,经历了“过度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和“再意识形态化”的螺旋式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外部关系来看,反映了这一文艺观念的与时俱变;从内部关系来看,反映了文艺变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我们探讨意识形态论文艺观念和研究维度的理论重建,涉及对意识形态理论内涵、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重新认识理解,以及文艺研究的多维度视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资本主义思潮侵扰我国,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非意识形态化"的新变化。针对这个新变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深入剖析,认清其真面目,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意义重大:既有助于纠正文化研究中非意识形态化和泛意识形态化的两种偏见,又有助于探索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二重属性。一方面,应该以意识形态性统领科学性,突出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以加强科学性来达到增强意识形态性的教育效果。坚持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是两者的应然关系,但在现实教学和科研中却出现了“泛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和“泛科学化”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背反的实然状态。针对实然状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即可逐步促进这门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6.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张价值中立,企图超越意识形态,但其本质在于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按照西方的模式,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多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淡化"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否定层面,认为应该主张"非意识形态化",另一个层面是终结层面,认为意识形态将终结。意识形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淡化意识形态"不过是对现实问题、不满的回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的学科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这是教育的传统,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减少"意识形态淡化"思潮的不良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探讨"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提出了高校应对这种思潮的思想这个只教育对策,让受教育者坚定马克思主义党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理性、科学看待"淡化意识形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世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后历经四个里程碑,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形成的.虽然这一思潮从一开始就受到批判,但一直顽强地存在着,并随着时代发展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来.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张价值中立,企图超越意识形态,但其本质在于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辩护.在当代中国,加强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研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隐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科学化”的背景下,教学隐喻被许多教育学者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排斥,他们认为其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不足以明晰地表达教学思想。这是对教学隐喻的偏见和误解。事实上,教学隐喻因其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教学隐喻在构建和发展教学理论中体现了突出的认知价值:教学隐喻还在反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职思政《概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必然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案例教学将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案例材料进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目的是通过案例材料,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但开课情况总体说来并不太理想,尤其是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教育取向,充分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校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一直重视从历史本位主义出发的社会伦理与思想文化内涵,忽略了文学文本自身的体式构成与审美特征,文学课教学的文学性被逐渐淡化甚至消解,由此造成中文专业学生理论认识与写作实践的脱离以及理论认识片面化等问题。文学课教学应坚持文学本位主义原则,从有关问题的理论探索入手,对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哲学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作为一种关系体系而存在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结构而存在的意识形态,作为物质性而存在的意识形态,作为主体建构者的意识形态.通过这四个观点,阿尔都塞实际上已经涉及了意识形态的存在、基本特征、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它们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宝贵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换意识形态论,但都并没有突破文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新世纪以来的新锐文论教材打出了反本质主义的旗号,却没能找到反本质主义之后文论教材建设的康庄之路。以文学存在方式代替文学本质作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基本文学观念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成熟促使人们对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文章引用心理学、教育学及英语教学法理论,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分析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弊端,阐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下同)改革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并对CAI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光大道》是浩然最满意的长篇小说,也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基于对文学是意识形态这一社会性质的认同,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述政治意识形态对这部小说语言的规约与统辖,主要从话语生产权、话语符号、言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语言的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9.
经典影片《夏伯阳》以其具有时代特点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一种苏维埃式的"神话模式",引领起苏联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潮流,对于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散发出了很大的审美魅力,成就不可否认,而其日后登峰造极、矫枉过正,则在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和引导,是苏联文艺意识形态化、一统化的体现,也是文艺工作者对党性原则的简单化理解、观众趋同心理泛滥合力所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龙立 《教育学报》2007,3(5):20-27
美国1970年以来兴起一股批判课程理论和实务的风潮,三十多年来这股着重意识形态及人文化的再概念课程观,已成为美国盛行的一种课程观点。这观点有其正面价值,例如促使人们检视课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或是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受一些质疑,例如过度忽略了实务,只取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批判理论等特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贬抑科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对课程的价值。这种见解主张在美国都不具有全面的影响力,近年来却在中文世界快速扩散。人们应多留意它的理论缺失,而不宜照单全收,尤其要避免推广这种不周全观点,造成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利。经由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获致五点启示:课程批判与理解之必要、课程论述强调本土与自主、课程理论与实务应整合、课程学理基础广纳文理各科、课程探究着重关键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