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重上挺动作是由预备姿势、预蹲、上挺发力、支撑与起立四部分组成。上挺是将置于锁骨上的杠铃通过预蹲和借助于上挺发力,使杠铃举过头顶至两臂伸直支撑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一、对上挺前预蹲动作的评价有的同志提出,预蹲是上挺成败的关键,认为预蹲动作做不好,上挺就很难成功。对于这点,我认为,预蹲的确是上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能不能就说预蹲是上挺成败的关键呢?正确的预蹲作用在于保证较合理地发挥腿部伸膝的力量,使杠铃沿着较正确的上升路线运动,以达到所需的高度。但是光做到这点还不一定能使上挺成功,即是它对上挺的成败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或称之为关键作用)。往往有这种情况:运动员预蹲较准确,杠铃上升的路线也好,杠铃也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但上挺还是失败了,原因是支撑不好,缺乏合理的积极的支撑姿势和足够的支撑力量。上挺本来就是由预蹲和分腿支撑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完整动作。预蹲好可以为支撑创造良好条件,但预蹲  相似文献   

3.
此处分析尤·瓦尔达尼扬挺举215公斤的动作技术。电影照片复制图(图一)是这一动作技术的主要环节;图二是杠铃运动的轨迹。预备姿势(图一之1、2)两脚站距约为臀宽,脚尖稍外展。大多数运动员预备姿势时杠铃杆垂直投影线落在跖趾关节处,但瓦尔达尼扬在预备姿势中此投影线落在脚尖处,因此身体重心离开杠铃较远。躯干基本平直,与地面构成的夹角约为35°,臀部稍高于膝。两臂伸直,两肩的垂直投影线在杠铃杆稍后,头稍向后仰。握距比其他运动员的平均宽度稍宽。做好预备姿势后开始提铃。开始提铃时稍抬臀部,肩带向前移动与杠铃杆成同一垂  相似文献   

4.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调查法对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上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挺的关键所在是预蹲动作,在预蹲过程中应保持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垂直向下运动,而且要迅速地由预蹲中的制动转为上挺发力。制动是预蹲与发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制动时应做到尽快地由预蹲的退让性工作转化为发力阶段的克制性工作,这是上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预蹲的目的是为上挺创造冲击外力。这种冲击外力是由预蹲中杠铃与人体共同创造的。它的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杠铃与人体共同的惯性力作用于地,使地面产生支撑反作用力 R_地。二、杠铃的惯性力作用于人,即人的支持力R_人引起杠铃震动而产生弹力。比赛中我们看到,不少运动员因不能充分创造和利用惯性力的效应而造成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使预蹲技术日臻完善,取得最佳上挺效果,我们对预蹲中杠铃  相似文献   

6.
对举重"双屈式"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预蹲的目的是为上挺创造冲击外力,即杠铃与人的共同惯性外力和杠铃的惯性力,从而为发力冲举杠铃奠定基础。预蹲在上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重视,也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著,为运动员正确地理解并掌握预蹲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及研究,只就上挺预蹲中两肘部位的选择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挺举比较落后,从1973年全国举重测验和全国举重比赛的技术统计来看,上挺的成功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蹲时上体前倾,杠铃重心离开身体重心,造成发力后杠铃偏前,脱离身体的支撑而失败。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  相似文献   

9.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本人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和观察,发现我国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基础教学或训练中人们大都认为,上挺预蹲正确姿势是上体严格保持正直、屈膝下蹲、臀部沿足跟方向垂直下降。但我认为正确预蹲动作应为上挺预蹲,在屈膝的同时相应屈髋,臀部在向下移动时稍向后移动,上体稍出现相应的倾度,这一观点已在国内外运动实践和许多研究资料中得到证实。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预蹲动作,初步探讨该预蹲动作的理论根据,旨在改进上挺预蹲动作,使挺举技术得到改善和提高。2 研究方法运用人体重心稳定平衡原理、运…  相似文献   

10.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文章从动力学特征方面对箭步挺和下蹲挺进行比较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较为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及平衡角小,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箭步挺反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国家举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及举重的运动训练乃至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SIMI-Motion7.50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廖秋云打破世界纪录的挺举技术动作视频进行解析,解析的采样频率为50 Hz,运用截断频率为6Hz低通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用DLT计算空间坐标。结果:①廖秋云提铃至胸阶段的技术堪称完美,准备姿势合理,引膝动作完成质量高。采用积极的伸髋发力,且躯干角度保持80.27deg至77.62deg之间,有利于腹背肌群参与发力。屈髋屈膝接铃,杠铃回落距离为身高的19.61%,属于合理的杠铃回落距离。②上挺阶段,过渡阶段和预蹲制动阶段用时过长。准备姿势站距的调整将降低杠铃所需送达的最终高度,且有利于上挺动作的稳定性。其箭步式上挺杠铃回落距离仅为9.80cm,回落距离小,且双足构成的稳定区域面积大。发力时两心距离控制在3.1cm内,属于理想距离。站稳起立时段末,杠铃向右偏移达17.70cm,对其支撑可能存在隐患。③总体上看,廖秋云的技术优势在于躯干角度控制得当,两心距离始终较近。下肢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合理,伸髋发力的方式正确。④廖秋云技术优势明显,但成绩仍具有上升空间。建议优化时间结构,缩短过渡时间,避免额外的能量消耗。缩短预蹲制动时间,提升下肢离心收缩转向心收缩的能力。站稳时段的杠铃横向偏移过大,提示进行左右侧肌肉体量测试评价,并加强弱侧肌肉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举重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不少举重运动员在挺举中能将大重量的杠铃很协调地提至胸上并轻松地从下蹲中站起,但往往在上挺成功的边缘(分腿支撑的瞬间)突然失败;然而,也有这样的运动员,从下蹲中站起时非常吃力,但却能以良好的上挺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出人意料地将沉重的杠铃稳固地举起。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上挺效果。这里关键在于上挺预蹲动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投掷标枪最后用力的技术结构是由两个基本动作阶段组成的:展体拉弓和屈体鞭打。展体拉弓是在预备姿势的基础上进行的。预备姿势系指交叉步右脚落地后,通过右腿的缓冲动作使整个身体处于屈蹲时的姿势(图一之A-1、B-1)。为了获得合理的投掷角度,交叉步右脚落地时,身体要向后侧倒20°左右,因此,支撑点处于身体总重心投影点的前方,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的方向是向后的。这时,如果缓冲技术不好,就会出现强烈的制动减速现象,大大地削弱由助跑所获  相似文献   

14.
起跑的力学     
起跑分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两种,这里分析的是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的惯性,转变为运动,进入高速度奔跑状态。为此,在整个起跑过程中,预备姿势应有利于突破平衡,在后蹬起跑器的一刹那要获得较大的向前的加速度;疾跑中要使速度不断地递增以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一、突破平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16.
挺举上挺动作的阶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上挺动作各阶段结构、特征,分析上挺动作过程中人体重心、各关节角度、身体和杠铃速度等,使上挺的动作和技术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10名世界水平的举重运动员与26名一般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在完成抓举的提铃动作——从杠铃离地到把杠铃举过头顶,身体成下蹲支撑时的技术。采用影片分析的方法测量关节角度、身体重心位置和杠铃的位置。结果表明,世界水平的运动员比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高度都相对较低,在上举的一定时期,髋、膝关节屈曲较深,小腿与地面的夹角也较小,下蹲阶段身体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8.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部分组成的。因为挺举重量大,为了省力和举得更重,就要缩短上提的距离,所以早已采用下蹲式提铃以降低提铃的高度.提铃至胸起立后,用伸髋和伸膝屈踝的上蹬力量,将杠铃挺至两臂在头上伸直。这后一动作,就是上挺。上挺支撑一般采用前后分腿的箭步式,其作用是:一方面降低上挺的高度,做到经济省力,另一方面是增大下蹲的支撑面和前后的稳定角。挺举箭步式分腿姿势,国内外已沿用了七、八十年。目前无  相似文献   

19.
浅谈挺举上挺生理机制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就挺举上挺预蹲生理机制和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有意识加速预蹲,或适度地控制杠铃的下落平稳预蹲,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挺举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20.
第一步,学习实战姿势。实战姿势是实战时的预备姿势,又称基本姿势。散手的一切基本技术练习皆是由此姿势起动的。因而,实战姿势的合理、正确与否决定着其它基本技术的规范程度。在学习实战姿势时,教师首先要通过准确清晰的示范及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明了实战姿势时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方法和要求。其次采取多种手段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