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围绕其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不少媒体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报道."贵州‘艾滋女'结婚事件"(以下简称"结婚事件")无疑是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贵州一名2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她相恋了5年的男友到北京参加第四届性病艾滋病研讨会,随后还将由中国预防医学会为他们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事件的主人公小琴和小明(均为化名)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报道的语言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熙 《新闻界》2005,(5):150-150
艾滋病报道的相关用语能左右公众的舆论、认知和态度.当前,由于媒体记者和编辑缺乏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往往用大量“惊心动魄”的语言来突出艾滋病的可怕性,诸如“世纪瘟疫——艾滋病”等,以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媒体开始走向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市民类报纸纷纷抢滩登陆云南报业市场,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为了提高阅读率或收视率,争取更多的广告投放,抢夺能够抓住观众眼球的新闻就成了媒体的生命线.因此,在艾滋病报道中,媒体猎奇、炒作的风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大陆媒体(报纸)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建构艾滋病议题,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和特点”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四份报纸中艾滋病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02年,重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中12月1日前后各一个月(11月1日~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包括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传媒     
联合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报告警告说,本世纪初的10年内,估计中国将有1000万人遭到艾滋病毒感染。为了响应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中国政府终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艾滋病宣传活动。 本刊注意到,在这些宣传中,28岁的贵州艾滋病女小琴进京结婚一事,成为媒体争夺眼球的主要报道题材。但很快,热炒艾滋病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南方都市报》11月29日发表题为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到来之际,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针对一些媒体对贵州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和她相恋5年的男友来京结婚之事的炒作,旗帜鲜明地加以评述,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铮  胡同珍 《新闻知识》2006,(1):77-78,71
本文选择上海三家主要报纸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对其从2005年10月9日到10月21日“神六”报道的主题内容和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解析三家报纸专题报道的差异,探讨报纸媒体对重大系列专题的策划、组织和报道。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4月份开始,平顶山日报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贴近读者为切入点,采取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前呼后应的形式,运用报纸与读者互动、报纸与网络互动、报道与报道互动等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策划了报纸创刊以来规模空前、反响空前、高潮迭起、亮点频现的“好人系列报道”。截至9月19日,“好人系列报道”已大体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道一个老典型,在“规定”中搞好“自选”3月29日下午,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与平煤集团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宣传报道平煤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吴如事迹的座谈会,平顶山各媒体以及部分省会媒体、首都媒…  相似文献   

10.
新闻榜     
化名为小琴的贵阳艾滋女没有如约12月1日在长城举行公开婚礼,而是在颐和园悄然完婚后离京。濮存昕更没有为他们主婚,而只是写了封公开信表达祝福。一场艾滋“秀”在热闹中开演,在平静中落幕。 小琴一夜之间成了“明星”,而且是在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名义下。有舆论认为,对于热炒这一事件的传媒而言,对艾滋病人最好的关爱,是保护其隐私,而不是把他们推到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1.
陈丹 《新闻大学》2002,(3):29-32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个案,通过分析1994-2001年《人民日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11月30日-12月2日)有关艾滋病议题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取向,探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报纸如何呈现与建构艾滋病相关议题。  相似文献   

12.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06,(10):17-18
2004年“世界防艾滋病日”前夕,国内外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艾滋病人握手的新闻,其中新华社的报道技高一筹,既有握手的新闻现场和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必要背景,又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国际艾滋病团体人士的评价和艾滋病患者的切身感受,内容之丰富,采访之深入,令其它媒体望其项背。而这样的报道居然在当天抢先发出,更令业界惊叹。  相似文献   

13.
奥运圣火9月15日在悉尼点燃,而对香港各媒体来说,奥运报道烽火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燃起。“争霸”、“称雄”、“逐鹿”等字眼充满报纸版面,让人早早感受到了悉尼赛场的浓浓硝烟。无论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这类现代媒体,对于奥运报道都可谓不遗余力。大篇幅、多信息、多专题是所有媒体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报业绝不仅仅是报纸业。宣告“报纸行将消亡”或许是不智的,但报纸在新的媒体发展格局中被边缘化,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媒体研究者认为,报业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报纸产业,而是报道产业,未来的报业势必将转型为新型媒体机构。报与网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将是一种“共生关系”,“报即是网,网也是报”,媒体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界限分明。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产业形态。差异性将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天  曾源 《东南传播》2016,(4):138-141
政府、媒体、群众对艾滋病议题日益关注,世界艾滋病日成为了政府、媒体宣传艾滋病的主要机会。本文选取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对人民网、网易网、凤凰网在近三年艾滋病日对艾滋病报道的框架构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对艾滋病报道的报道方式、新闻议题、新闻出处、报道语气、信息来源均呈现统计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创新主旋律报道,不断丰富和发展主旋律报道的方法,对所有媒体而言都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都市类报纸从自身定位出发,联系实际,对创新主旋律报道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概括为“五个一”: 贯彻一个思路: 在主旋律报道中实现报纸转型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都市类报纸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可观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艾滋病报道成为我国媒体的长期议题之一,媒体对艾滋病人的形象塑造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但有些媒体报道并没有正确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反而给艾滋病人打上“艾滋烙印”。这种“艾滋烙印”报道方式,缺乏人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9.
凡事平平,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的成绩,名字也未曾见诸报端。其实不喜欢出名,只愿默默地作一名小卒。可是,在异国日本,不意中却当了一次报道对象。每日新闻1983年6月16日晚刊文化栏用显著地位登了一大篇,配了一个好大的照片。看了,只觉得有点儿“可怕”。不过,日本的报纸并不注重“美谈”——表扬好人好事,何况我也不在他们表扬之列。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对于报纸十分重要,尤其是党报。如果没有会议报道,有的报纸要闻版甚至就会“开天窗”,对此,党报编辑深有同感。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很多报纸前些年积极地进行了会议报道改革。但是最近翻阅一些报纸,笔者发现部分会议报道公式化的苗头再度出现。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读者不买账,所以一定要严防会议报道公式化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