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从学的表现形式、功能、美学种类三个方面对中西方学进行了宏观上的观照。  相似文献   

2.
<正> 西方中世纪文学开始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四七六年)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迄于公元十五世纪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以前。中国中世纪文学不仅跨度大,而且对于其开始和结束时代意见并不统一,对于其开始年代一般多定于从秦汉开始。其实其真正的特色在东汉末及魏晋时期方明显地显示出来,秦及西汉只是准备阶  相似文献   

3.
瘟疫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时有爆发,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学作为历史的重要表征,对此有充分反映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中西文学瘟疫叙事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从瘟疫母题的叙事流变比较、瘟疫叙事模式比较、瘟疫叙事伦理机制比较这三个角度切入,对中西文学中的瘟疫叙事进行比较研究,并深入探究隐含在差异性背后的中西不同文明机制与文化肌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叙事理论和西方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法国卢梭的《忏悔录》和美国的《邓肯自传》为例,扼要考察了西方自传文学的重要品质;以胡适的《四十自述》和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为例,阐释了中国现代自传文学应有的品质,并分析了当下中国“明星自传热”的现状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进入了发达阶段;而我国金融市场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才起步和发展的,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通过比较研究,认清我国金融市场与西方金融市场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发展道路,是金融理论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撰文探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故文章就二者的主导性倾向进行总体比较,以揭示其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征,以使这一段有关启蒙思想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8.
审美作为文学定义的种差,既是从内容也是从形式上区分文学与非文学:文学内容具有非功利、非理性特征,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多义性,文学文本具有空白性、解释的主观性等等。文学定义的属概念反映文学的共性。"文本"作为属概念,可以兼容文学的多层面、多角度属性,兼容多学科观念和方法,普遍适用于中西语境。将文学定义为一种审美文本,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等价的,但是可以避免用语潜含的历史分歧,可以彻底解决近年中国学界有关文学界定和文学研究边界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源自西方,但二者又有不同。文章主要从政治和理论话语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本从中西方对建筑作用的不同认识,建筑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差异,及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等方面,探索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随着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美学思想的翻译和介绍,既促进了中西文学的交流,引起了我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变革,也推动着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探讨这种方法的产生和特点,对于加深理解我国近代文学的性质,对于更好地借鉴外来文化,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加速当代文艺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比较方法,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和时代审美意识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一批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纷纷寻求救亡图存的方略,并从实践中认识到,中国要变革自强,不能只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单纯仿效西方的物质文明,还必须从政治思想上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这样他们从初期热衷于翻译介绍西方历史和自然科学资料,转而大量翻译西方的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19世纪末,由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感性与伦理、宗教性与等级性、阶段性与联系性三个方面对中西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比较,试图找出适于当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在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代与现代四个时期的分别表现在追求外部的自由、内心的自由、自由行动本身、以及对于自由进行反思,自由成为西方文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前期、中期与后期主要体现了"思无邪"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国家统一的历史意识、以及"人俗"与"天理"平衡的观念,始终贯穿着"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即和谐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理想对于西方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对未来和理想社会的一种想象、寄托与表达,乌托邦和文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乌托邦创作便在东西方文学宝库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中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路径和文化品格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源于对人类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红杏出墙,移情别恋",这是中西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有些评论家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红杏出墙,移情别恋"是由于妇女在以权力结构为基础的,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受深度压迫的缘故。因此妇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在通过对中西古典作家群所处社会形态、知识结构、哲学及宗教观念、政治地位等的比较,探寻作家与社会、作家与文学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基点,分析中西文学中爱情婚姻观异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杏出墙,移情别恋",这是中西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有些评论家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红杏出墙,移情别恋"是由于妇女在以权力结构为基础的,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受深度压迫的缘故。因此妇女的“红杏出墙,移情别恋”不仅是妇女在生理和文化等方面遭受阉割的一种强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政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通行模式。政党活动渗透到国家的政治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政党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政治主体。政党的出现是现代政治的需要,它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而活动。一般来说.政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由阶级中最有觉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