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生活成为新的化时尚,即网络化,它对高校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更冲击着教育的权威,对高校教育模式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指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网上责任,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提高个人信息素质,加强校园信息网建设,构筑起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优化,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成为我们进行“两课”教育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大量商业化、平庸化文化材料对“两课”教育创新和合作精神相背离。因此,网络信息技术对“两课”教育的作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对当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缺失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网络文化安全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包括和重视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伦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化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德育、法制教育等课程相结合,充实和完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确保学生们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其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人们借助计算机网络而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以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是网络文化的典型特征.网络文化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有助于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有助于为人的终生教育提供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应从育人目标出发,加强有害信息的防御,强化学生浏览信息管理,重视学生浏览信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学校信息研发与检索服务功能的指导,抵制和清除有害网络信息"污染".  相似文献   

6.
高校“两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两课”教育势必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进行机制创新。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 ,“两课”机制创新可以网络课程为突破口 ,进行“两课”网络课程建设 ,以实现“两课”的整体改革 ,真正达到“两课”教育的目的。一、“两课”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公共基本课程 ,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政治理论课。“两课”开设以来 ,为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7.
信息文化是信息时代的校园文化主体,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网络信息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现代化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这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冯瑞霞 《邢台学院学报》2014,(1):139-140,147
艺术素养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功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文化拓展了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领域,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育者应充分认识信息文化的特征并合理利用其优势,有效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身心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两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辨别、选择有益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敢于突破权威的束缚才有事物的发展;文化有两重含义;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这里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广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实践、网络”三维育人功能,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髓,创新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外语教育、教学思想的一场变革。它证明了长期以来就能够感觉到的东西:摒弃那种存在已久、根深蒂固的所谓“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构建在网络环境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时代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网络时代的、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课程导学是导学群教学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做好课程的导学是开放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员构成,对《婚姻家庭法学》课程采取了“多维互动型”的导学模式,并对这种教学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流变图景基本上呈现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与东西互学三种态势。而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具体流变过程中呈现四种类型。无论是从三种态势还是从四种类型,都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大势基本上呈现出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为表征的包括制度、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与艺术等的转移。一方面,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则超前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文化教学应主要通过学习者对外来文化信息进行加工,能动建构意义。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交际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以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双向互动的手段、广泛开展文化课堂教学体验活动的CSCTC文化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以吸收的文化知识为基础内化为对目的文化和本族文化的理解,并最终转化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真正成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青少年群体对于流行文化相对较为喜爱,因此流行文化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充分分析流行文化当中的各种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运用各种传播学手段,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影响。而对于流行文化的负效应也应该积极应对,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