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形成的重要手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促成了古典诗歌对模糊美的追求。生成模糊美的关键在于留给读者以联想空间,为避免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借助译语的模糊表达传译古诗模糊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谭华国 《大观周刊》2011,(52):112-112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并且分值很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词的鉴赏作为罩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在教学中贯彻五个原则:“转变观念,精到分析,延伸拓展.简介理论.全面归纳。”“转变观念”即我们的诗歌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三五个“天才”的诗人.而是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乐观的豪情去面对人生的苦难.  相似文献   

3.
张辉  赵庆 《大观周刊》2012,(26):188-188
俗话说,诗言志,文明道。诗歌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诗歌是自我抒情的一种形式,诗歌中的表现形式是最最自由的。诗歌不同于官方文字,不同于科技性文字。从古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诗歌只是一种个人的、自发的、因时因地、随情随景而表达自身情绪和心理感受的一种发泄、张扬和消遣式的唱辞,并不想拿到什么正规的官方场合去推销和发表。由此原因,古代把来自民间的自由唱词和曲艺归入了“风”的范畴,如“十五国风”,它是与官方正统的“雅”、“颂”相对而言的。虽然诗词与诗歌不登大雅之堂,不入正统之列,但它的内容却深刻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真情实意和切身感受,是普通人抒发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深受着普通老百姓的喜爱。要求音韵格律和长短句式是为了提供给演艺之人在舞台上大声喊唱的。大唐盛世,国强民富,当政者也把呤诗作词当成了讴歌太平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故此使唐代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潮。 诗歌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把联想、比喻、形容、夸张、拟人、拟物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都应运在了其中。它可以把光芒四射的“太阳”比喻成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伟大领袖”,比喻成“三足鸟”、也可以把夏天“炎炎的烈日”形容成“暴君”;可以把天上的月亮比喻成“玉兔”,比喻为仙子“嫦娥”;可以把天上的“月牙儿”比喻成“天马行空”时踏下的一个“马蹄印”,把“稀疏的星辰”比喻成“马蹄飞溅出的水花”;可以把“瀑布”夸张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把“愁绪”夸张为“白发三千丈”;可以把“炉堂中的火苗”比喻成“少女舞动着的红飘带”,可以把“随风飘动的柳丝”比拟成“美女飘逸着的秀发”;可以把“天上的彩虹”联想成“谁持彩练当空舞”,可以把“激动的情绪”比拟为“泪水顿作倾盆雨”等等。  相似文献   

4.
李旋 《大观周刊》2012,(30):199-199
中学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课标中要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搞好是诗歌教学,除了要掌握最常规、最基本的“讲授”法外,还应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其他教学方法来强化教学。本文主要从“比较法”、“透析法”、“趣味法”三个方面,就中学诗歌教学进行简要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秦素芳 《大观周刊》2013,(7):156-156
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心端正。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介体,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篇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马小平 《大观周刊》2011,(27):113-113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更是以其优美的意境,独特的审美情趣深受世人喜爱。诵读古典诗歌,背诵经典名句;对于增加阅读者的语言积累,陶冶阅读者的情操,提高阅读者的文化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是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2,(16):176-176
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教师主要从诗歌鉴赏的题型(意境、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来讲解答题方法。比如:如果考意境题,就要抓准意象、画面特点和情感;如果考炼字,要明白这个字的含义,所用的表现手法,将这个字还原到原句中描述此句景象,这个字的表达效果(如“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怎样的特点”等),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答题要点,只要掌握了各自的要点,答题可以做到基本规范。可是,教师们也都知道,  相似文献   

8.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雷浩 《大观周刊》2011,(39):278-278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雷浩 《大观周刊》2011,(50):211-211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孟凡翠 《大观周刊》2012,(13):23-24
幼儿舞蹈动作技术的训练同样遵循着“信息传递”这一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进行动作技能的训练,如何使技术训练达到最佳效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侧手翻”为例将这一过程记得每一个环节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技术动作的训练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对“信息技术”的传递进行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诗歌.以高于其他之文学样式的强烈的抒情性、典型性、谐美性和凝练性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难以抗拒它的魅力。鉴赏好的诗歌,品味美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美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身情操。要想达到诗歌的鉴赏预期效果,笔者认为要做到与“三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二坤 《大观周刊》2012,(16):230-230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同时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美在和谐,本人多年一直探讨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的艺术,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美。  相似文献   

14.
屈瑞先 《大观周刊》2012,(35):325-32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5.
段峰 《大观周刊》2012,(44):167-168
从教数年来,每一年面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制定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韵律并给予学生数学美的享受,不断吸引学生的眼球。依据“木桶原理”,对于自己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剖析,最长的那一块板是什么呢?最短板的一块板是什么呢?我的数学教学中目前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6.
诗歌,以高于其他之文学样式的强烈的抒情性、典型性、谐美性和凝练性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难以抗拒它的魅力。鉴赏好的诗歌,品味美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美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身情操。要想达到诗歌的鉴赏预期效果,笔者认为要做到与三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刘振宏 《大观周刊》2011,(49):160-160
初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美.甚至人格的建构等内容,也就是它不单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是指素质化教学后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好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娄秀红 《大观周刊》2013,(6):279-279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  相似文献   

19.
谢健 《大观周刊》2012,(44):284-284
古代诗歌的创作,是诗人捕捉意象、创造意象,然后加以有序化组合的过程;诗歌的鉴赏,就是品味意象、揣摩意象,然后进人意象组合形成的意境内享受、陶醉、震撼和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许春燕 《大观周刊》2012,(8):262-263
分层教学作为中学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已经在很多学校进行探索并实施。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化学分层教学的做法,主要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例题教学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作业分层,单元测试题、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