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许多大学、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都用SCI来辅助进行不同层次的科研绩效评价。在学术界,往往以SCI的学术排名作为一个学术机构或一位科学家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SCI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工具。本文介绍了SCI和期刊影响因子及其作为学术评价工具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SCI论文收录的因素,并对提高SCI论文收录率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SCI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它收录期刊学科广、地域覆盖面宽、时间跨度大、选刊比较科学、充分考虑期刊的学术价值,因而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作为科研成果评价的工具, SCI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作用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SC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利用SCI的引文数据评价科研成果时,必须做到全面理解,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很多医学科研人员在总结和展示科研成果时会先后撰写中文版和英文版论文,以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自2013年以来,SCI期刊收录我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然而,数量增长的背后依然存在大量投稿被SCI期刊拒绝的案例。笔者分析众多由SCI期刊编辑传回的拒稿和反馈邮件,发现我国科研人员的英文学术写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拟从英语学术写作、语用力以及汉英思维差异三个方面来探讨SCI期刊医学论文汉译英的技巧,以期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余三定在《北京日报》(7月18日)撰文认为,在当今学术界,有几类所谓的学术大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大师。一是学术名流不是学术大师。当今学术界,已被官场和商界中的不良习气严重浸染,学术炒作越来越厉害,学术泡沫、学术垃圾、学术作秀越来越多,各种媒体联手行动,造就了若干学术名流,他们或是借助将学术通俗化(包括戏说)的途径,或是借助口头艺术的力量,使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抄袭剽窃等学术造假行为在瑞典有所增多,学术界的公信力有所下滑。为扭转这一势头,瑞典政府在该国学术界的推动下,于去年年底决定着手健全相关机制,加大惩处学术造假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翔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30-133
SCI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技刊物和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它收录期刊学科广、地域覆盖面宽、时间跨度大、选刊比较科学、充分考虑期刊的学术价值,因而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是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和受到广泛承认的一种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但是,SCI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理论依据是出于信息检索的需要而非科研评价的需要、学科分布不均、地域以欧美为主,语种偏重英语,片面注重论文的引用率等。因此,在利用SCI的引文数据评价科研成果时,必须做到全面理解,正确运用。暨要充分利用SCI标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定量化的评审效果,也不能过分夸大SCI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科研经费、SCI(含SSCI)论文数量、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中的院士人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声誉。  相似文献   

10.
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既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倡导理论创新,也需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多次开展学术规范化大讨论,不断呼唤学术规范化建设。中国学术界开展一场以“中国学术规范化”为名的运动,引起了广大学  相似文献   

11.
CSSCI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名称Chines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名称,它被认为是中国人文社科走向世界的一个大型数据库。为何要建立CSSCI,其来源期刊与国际著名数据库SCI和A&HCI有何异同等问题是我国学术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等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副主任、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叶继元教授。作为CSSCI研制单位的负责人和国内著名的期刊研究专家,叶继元教授介绍了CSSCI及SCI和A&HCI的有关情况,并对来源期刊、核心期刊的概念、精选品牌期刊和加强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学术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学术环境已经净化得很好了。顾海良在2005年第1期《科学中国人》撰文指出,当下有12种学术失范现象应重点加以制止。(1)学术成果的粗制滥造。(2)学术成果的低水平重复。没有任何学术传承、没有任何学术积累、更没有任何学术创新的所谓“学术成果”,却可以堂而皇之地“活跃”在学术界,而且这一类成果在数量上也很惊人,甚至有人还以这类成果“等身”为自豪。(3)学术成果东拼西凑。有自称已经是“著名”学者的人,由于经常性的学术成果的东拼西…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学术界,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对高校人才培养十分不利.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纯化学术环境,方能培养出栋梁之才.为了遵守学术规范,必须采取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SCI的本质是检索工具,在中国被误认为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尤其是将其盲目地用于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这不利学术评价,会导致学术乱象。要进行正确的学术评价,一是注重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二是不能用"评刊"代替"评文",三是完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不同评价机构的期刊评价体系只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SCI论文数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在国内已经使用了20几年了,这对中国科技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评价体系也出现了种种弊端。鉴于此,在这里探讨一种新的学术评价方法,力求做到公正、科学及合理地评价个人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设置“重庆学术界”栏目,是本刊贯彻“学术个性,地缘优势,前卫姿态”办刊方向 的又一重要举措。重庆学术界有相当一批实力派学者,学术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重庆直辖后, 学术活动更为活跃。但似乎对重庆学术界学人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力 度尚有待加强。本刊不揣冒昧,愿为繁荣重庆学术研究一尽绵薄。本栏目欢迎对在重庆市内外 有影响的学人及学术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文章,篇幅以 5000字以内为宜,提倡持论公允,褒贬 得当,观点新颖。祈望得到市内外学术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学者的自律与学术的制度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学术界有些学人不循学术规范、学风不正已成为值得重视的事实,仔细探究,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社会转型时发生的某些社会失范相互关联。市场经济体制的启动使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结构转换,同样,也使学术、学人以及学术运作、学术与社会的对应关系等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中的世俗化功利化等多重作用,使原本基础薄弱的学术界在此猛烈的冲击下难免出现学术失范。这一现象使学术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昭示着,冷静反思我们的学术传统,真正构建起学术发展的制度和学人精神。由…  相似文献   

18.
建构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学术失范之事频频发生,这既损害了学者本人和学术界的声誉,降低了人们对科学的信心,侵犯了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践踏了科学的公正性,又败坏学术风气,贻害和毒化了学术新人,严重影响和危害着中国当代学术的建设和发展,甚至在颠覆着人们对学术存在意义的总体认识和评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学术进行过分量化的评价标准是造成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一、量化标准的成因与危害如今学术的量化评价标准在各级各类学术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中已普遍运用、渐成传统。从职称晋升到岗位津贴考核、申请科研项目等都要看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纳"到"主动赶超"的过程。在百年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学术"与"政治"间始终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因缘,中国学术制度的内在逻辑与它的西方摹本之间既有某种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张力。在学术与政治纠葛不清的爱恨情结中,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主导逻辑,一方面促成了学术界与国家间的共生关系,因而使得体制内的学术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它自主构建的生态。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今天,国际化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复杂内涵,它的确代表了学术界所谓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姿态,但在这种"主动"姿态背后的主要推手却依旧是政治与国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学术界没有产生世界级的思想大师,这与中国学术界流行的指导思想和学术风气有关。其一是“思想抄袭”普遍而不以之为耻。自五四以降,中国学术界就一直处于西方学术的霸权话语统治之下,在西方发达和强大的面前,中国学才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唯西方学术的马头是瞻,变相抄袭西方的思想。其二是否定传统的化虚无主义盛行而不以之为失。有这两个原因,就足以导致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不可能出现世界级的思想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的一大遗憾。经济的发展与学术的发展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照样可以出思想大师,关键的问题是消除对某种外在化的崇拜,树立起内在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这便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遗憾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