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威夷的音乐沙丘:夏威夷群岛的哈那累伊沙滩上,有片绵延800多米、高达18米的沙丘。人们一旦踩上去,便会听到脚下发出动听的音乐。如果用两手抓起一把沙子用力摩擦,手中的沙子也会发出奇妙的声音。科学家分析,因此处沙子被海水和雨水打湿后,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产生振动,而沙子表面的空气薄层就发出节奏不同的音乐。委内瑞拉的音乐河:在委内瑞拉东部有条音乐河,常发出优美动听、音律变化无穷的音乐。经科学家考察后得知,这条河流被许多岩石洞中的奇岩阻隔,分成无数条涓涓细流,然后穿出将近300米的奇岩层,当细流穿出各种岩层时,由于涧缝宽窄…  相似文献   

2.
夏威夷──岛国天堂刘春燕编译一个多世纪以来,光顾夏威夷群岛首府檀香山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每当远洋轮一靠岸,就会受到一群群佩挂花环的岛民的热情欢迎。岛上到处飘扬着夏威夷皇家乐团演奏的悠扬乐曲,妇女们唱起迷人的“群岛之歌”。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加上成千上万...  相似文献   

3.
李培德 《世界文化》2006,(10):42-43
火山博物馆夏威夷岛由于火山遍布又称火山大岛,夏威夷火山博物馆就设在高达4170米的冒纳罗亚火山上。火山博物馆依次展出了夏威夷百余年火山爆发的历史状况和关于火山女神的传说资料,重点展出了1984年发生的火山喷岩图片及基拉韦厄直径1600米的圆碟形火山口盆地图片和电子影视资料。通过展示与演播,使观众了解到夏威夷大岛在3000英尺深处有个活火山,它每年以4英寸的速度向西北移动与增长;百余年来,夏威夷大岛火山爆发多达40次,最早的一次发生于1823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84年,小规模的火山喷岩至今从未停止过。火山博物馆还图文并茂地展出了7…  相似文献   

4.
阿文 《世界文化》2006,(9):19-19
一直以来,对于音乐,人们都觉得应该是创作室抑或是录音棚里才能产生的艺术。其实,真正好的音乐是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而且是与大自然相互包容的。要知道,我们的祖先最初之所以发明音乐,灵感就来自于自然界所发出的各种声音。风啸,虫吟,水流,鸟鸣。而且,按大作曲家德彪西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诗乐一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文化。中国人最早的语言、文学、音乐,就是鲁迅所指出的原始人劳动时所发出的“杭唷杭唷”。这种“杭唷杭唷”,按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说,可以称之为《举大木歌》、《抬大石歌》之类,应归属于号子乐体。这种号子,就是诗和乐的结合。由此,可以这样表述:诗乐结合,为中国文化之始。  相似文献   

6.
地处滇西北的丽江纳西古乐驰名中外,令人欣喜的是滇中南的通海县河西也有洞经音乐。通海县河西洞经音乐常常出现于节日喜庆、悼念祭祀等活动中。它稍然成为通海县一大群众化构成。它曾到玉溪等地展演,省、市电视台先后播出介绍,港台等地录音传播。笔亲历的一次祭祀活动,其中就有一场洞经音乐会。当地人称这样的洞经音乐会为“弹洞经”。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历史可以最早上溯到原始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的古代典籍及后世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音乐活动记载和各种音乐器材。音乐是生活的艺术化。研究古音古乐,可以了解古人对社会存在进行艺术抽象的风格,进而从音乐层面客观生动地透视古代历史;研究古音乐,更可以继承古代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曹智 《华夏文化》2004,(1):54-55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相似文献   

9.
洞经音乐是云南独有的以民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音乐。2001年10月27日昆明洞经音乐团70人乘飞机抵达北京,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使云南古老的民族洞经音乐第一次登上了国际音乐大舞台,使彩云之南的这一中华民族音乐瑰宝得到了展现。团员中就有通海女子洞经“妙善学”礼乐社八位高龄小脚老人,她们应昆明洞经音乐团邀请共同赴京演出,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音乐家。孔子在音乐上有精深造诣,对古代音乐理论多有总结,对保存古代音乐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音乐与礼、音乐与仁关系的论述,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情的作品有一种迷幻的忧伤,和他这个人很有些想像。韩情给人的印象不是那种张扬的人,和他谈话你会觉得有点着急,因为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且语速很慢,你需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听清楚。而且他的思维跳跃性很强,有时候他回答你的问题会让觉得似乎和你想知道的离得很远,这种思维方式有点儿像诗人。其实,他原来是做音乐的,也许是音乐的那种流动性使他的思想变得不很稳定,出现跳跃性,但这种表达未影响到他把自己作品的内涵阐述清楚。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音乐与圣经的渊塬关系而言,可以说两者互为滋养,互为光大。《旧约》里记载的希伯来人本是喜好音乐盼民族,基督教继承了希伯来民族的音乐传统,成为“歌唱喑寺宗教”,最早的乐谱记录以及用来记录直调音乐的三线谱、四线谱、五线谱,都源于圣经音乐。从某种程度来讲,西方的古典音乐就起源于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13.
很少有什么文化像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那样,既在世界各地被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们所共同享有,又同时被他们所忽视。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您可能经常会从一次音乐会中,一个舞蹈的基本语汇中,甚至从街头听到的某一首曲子的主旋律中,捕捉到源自黑非洲的音乐的元素,窥见黑非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既因为中国音乐近年来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无论是通常意义上的严肃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同时也因为走向世界正在成为中国音乐界包括媒体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引发严肃的思考。也不乏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炒作。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如何评估当下“走向世界”的一系列实践和事件,  相似文献   

15.
道教音乐研究是宗教音乐研究的一个分支,也是道教研究和音乐研究的交叉学科。它以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运用道教理论研究和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与道教活动和道教内容相关的仪式音乐和非仪式音乐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发生与发展规律,音乐类别与形态特征,传承与传播方式及其与道教仪式关系的边缘学科。 作为科学的道教音乐研究,至今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然而,此项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却是以调查、搜集、整理我国各地区传承的道教音乐为起点而逐渐发展成熟的。据现有文献资料考证,早在本世纪20年代时,我国民族音乐学家郑觐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新奇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新的音乐组合数不胜数,“非凡”乐队就是一支活跃于海内外乐坛上的流行民乐组合。  相似文献   

17.
锣钲音乐,越南人又称之为“西原锣钲音乐”,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动听的乐曲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并能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本文主要探索幼儿时期在音乐欣赏中如何培养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古筝演奏家中,人们对范玮卿已不陌生。尽管其父辈中无从事音乐,但追溯其更老一辈的人中,从事造型和表演艺术大有人在。因此,范玮卿走上音乐艺术之路,除其自身的艺术天分外,与丰厚的家学底蕴不无关系。在她9岁时,就取得过北京市少儿器乐比赛第一名以及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少儿组金奖。  相似文献   

20.
波兰现代音乐之父——希曼诺夫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波兰伟大作曲家希曼诺夫斯基120周年诞辰。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于1882年10月6日出生在乌克兰蒂莫舒夫卡村,父亲是很好的数学老师,又是造诣颇深的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高雅的气质。小卡罗尔7岁时便跟父亲学习钢琴,后来到伊丽莎白格勒,就读于他家亲戚古斯塔夫·涅高兹创办的音乐学校,同年就尝试创作了第一首乐曲。希曼诺夫斯基后来能够成为卓越的音乐家,与其家庭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周围良好的艺术环境分不开。无疑,古斯塔夫对他有过很好的影响。反过来,希曼诺夫斯基对古斯塔夫的儿子海因里希·涅高兹也有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