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特写并不长,但是无论从写物——关帝庙,到写人——管理关帝庙的负责人,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读了这篇特写后,人们眼前似乎流动着关帝庙的四时美景,又感受到关帝庙管理人员的亲切、热情和执着的献身精神。此稿既写物,又写人。写人,烘托出关帝庙特有的价值和美;写物,又衬托出人的精神面貌。景美,人的心灵也美。有不少特写是正面叙述,也有的是正面叙述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而这篇特写纯粹是侧面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建国40周年时,全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都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各种形式,作了大量的反映建设成就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多数是从宏观着眼,列举全国、全省、全市许多对比数字,概括说明各项工作的突出成绩,也有的是平铺直叙地写一件事,或是写个人不平凡的经历。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最欣赏的,还是有的记者用自己几十年前报道的某人某事,加上最近采访的该人该事的变化情祝,合在一起写成的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的奇哲,他为人刚直不阿、风骨嶙峋,其哲学思想亦气势磅礴、不同凡响。他穷毕生精力砥励学问,终于在荟萃古今中西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他既注意紧扣时代脉搏,以新思想之盎然生机抗拒传统文化的腐朽僵化,又时时警惕着西方社会中的人性异化和价值旁落,力图开创一个与宇宙物质生命和谐融洽的人文精神世界,在物化和异化的时代氛围中重建具有创造精神的、刚健自强的道德人生。正是上述独到见解,使熊十力哲学瑰宝在遭受了政治批判年代的摧残和“死心塌地向西走”之狂潮的冲击后,于当今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重建民族文化“根芽”的时代精神中大放异彩,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每天打开报纸,人們总是对国內經济建設方面的新聞报道不感兴趣,看的人很少。讀者对大量刊登我們新华社消息的人民日报二、三版很不滿意。地方报纸在这方面很少采用新华社的消息。地方报紙的工、农业报道也有很多苦惱。我每天翻开新华社的新聞稿,也总觉得在这方面有許多报道枯燥無味,看也可,不看也可。总之,我們在这方面的新聞报道给人这样  相似文献   

5.
李玲玲 《大观周刊》2012,(45):71-71
“借物抒情”是中国画中表情达意普遍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以花鸟画创作为例,结合自己的创作感悟,论述艺术创作中“物”的象征性、寓意性,以及作品与情感的关系,花鸟画中借物抒情,以形寄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写人要写心     
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但写人,更应多写人物的内心,要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这一点,写出让读者喜欢的新闻作品?人民日报已离休的高级记者刘衡同志,用她亲身的经历和新闻采写实践,介绍了她的感悟。 我在新闻写作中,比较注意写“人”。在写工作通讯时是这样,在写人物通讯时更是如此。 记者所报道的任何一种工作,对读者来说,外行都占大多数。因此,见事不见人的文章不容易讨好,对大多数读者也没什么教育意义。但任何工作都是人做的。在记事的同时,如果能写出人物的活动、思想、感情,情况就两样了。我写的一些工作通讯…  相似文献   

7.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梨桔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淮南子·说林训)同为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嵋秀,皆各具特色。人与万物之美,美在各有其个性特征。媒体亦如此。越是有特色的报刊,越受欢迎。《读者》之所以连续十几年位居中国最大发行量杂志前10名之列,用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评选专家们的话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浓烈的个性和风格”。报纸杂志的栏目,被称为报刊凸现个性的标志,自然也就最具个性化。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它的突出个性是短、快、新、实。作为一个中央大报第一版的重要言论专栏,每篇稿件仅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8.
对于散文要写人,有人以为不然。不是说“散文要散”吗?它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远接千古,近摄眼前,大至山海,小至虫鱼,不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敷衍成文,何必硬要去写人物呢? 是的,散文是种很自由,很灵活的文体;散文不一定非写人物不可,象巴金的《海上日出》、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日出》,都不曾写出什么人物,但没有人会说它们不是散文中的珍品。既如此,那么笔者为什么要强调散文去描写人呢?这是因为纵观当前的散文创作,写人的并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余地的散文不多,未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了事。其实,散文写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左传》就是以善于写人见长,往往着墨不多,就勾出鲜明的形象。司马迁笔  相似文献   

9.
写人八法     
年来采访和编辑《浙江儿女》专栏的文章多了些,因此对如何写好人物通讯有一些想法和体会。借用写毛笔字有“永字八法”之说,杜撰《写人八法》这样一个题目。写人手法可以有多种多样,不一定就是这里所讲的八法,也肯定不止这里所讲的八法。即兴所撰,正好八条,无非与同行切磋而已。 八法第一是“品”,说白了,就是写人物通讯,首要一条,是要采访思想政治品格高尚的人,并用我们的笔,把他们的崇高品德予以宣传弘扬。我省18家新闻单位联手开辟的《浙江儿女》专栏,是以宣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弘扬“同心干九五,奔向新世纪”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中旬,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新华社报道组由副总编闵凡路带领,同其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在张家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访问了工厂、农村、商场、学校、居民小区等20多个基层单位近百位干部、群众,采写了《文明旗飘张家港》、《张家港人的追求》、《新风新貌新港城》、《秦振华和他的内心世界》、《张家港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张家港的下一步棋》、《张家港,坦然面对非议》等十多篇文字稿,拍摄了几十张新闻图片,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张家港崭新的文明风貌。 写人写变写精神 我们把张家港的成绩进行历史纵向的比较,发现张家港的腾飞仅仅是1992年以来的事情。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这几年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原因是人的精神面貌变了。我们又把张家港的变化同周围县、市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个性第一--如何写好体育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杰 《青年记者》2003,(10):18-19
体育新闻评论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体育编辑、记者写于现场的动感性较强的具体的剖析文章。这类评论文章的特点是针对性、敏感性强,观点明了,一针见血。比如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教练、运动员的水平的发挥,比较具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另一类是体育专家和有一定影响的体育界人士撰写的权威性评论文章。特点是专家语言,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振湘 《中国广播》2005,(12):71-71,80
系列报道就是我们日常讲的重点报道。虽然是重点报道.但因为绝大部分是经验的总结.枯燥、呆板、乏味.要想把它写活.很是不易。这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在如何写活系列报道方向探索出了一条借境、借声、借修辞技巧的“三借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人个性和谐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图书馆人个性的内涵;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图书馆人个性和谐发展的意义、问题与对策,共同营造一种包容共济和而不同的工作心境。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相当一些稿子在内容上是见物不见人的,在语言和形式上是平淡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思想认识上的两个错位有关:一是把新闻与工作等同起来,认为新闻报道就是工作报道;二是把工作报道与汇报,总结等同起来。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在稿子上工作过程写得多,而作为新闻主体的人不见了;工作总结式的稿子多,读者喜  相似文献   

15.
《档案管理》自2000年以来,先后刊发过一系列兰台人物通讯,其中不乏优秀的篇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物通讯在整体上偏于抽象、概括、笼统,材料不够具体,个性不突出,人物的立体感不强。如果方法得当,这些通讯完全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更传神,因而也会更感人。  相似文献   

16.
与消息比较,通讯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而详细报道的一种文体。不过,从叙事视角考察我国的报刊则不难发现,近年来发表的通讯报道仍多以全知视角为主,而且比例还在扩大。作为一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叙事有长也有短。由于全知视角无所不能,无所不晓,这就极易使叙述人趋于上帝态或教师爷态。这种高高在上的叙事视角之于整体素质正日益提高的我国受众而言,往往事与愿违,接受效果反会大打折扣。因此,除了适度地运用全知视角进行通讯报道外,报道者还应该重视人物视角,多考虑如何因事因文而适当采用人物视角来报道新闻事实,从而使通讯报…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散文是越来越多了,但读到一本好的性情之作则是比较少见的。能渎到自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眼前的一本《春天的意思》就是难得的一本充满了性情之乐的散文集。我们读这本母亲写给两个可爱的女儿的书,会感到一种同书中的作者一样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你的已经在世俗的社会里极近干涸的内心真的  相似文献   

18.
E中人素写     
满嘴E国语,E语转人生,都云E中人,谁解其中故? 何为E中人?可做意中人解,也可做e中人解,当然更是E中人!语言玩味者齐天大曾描述过,“在中国,一个人的外文水准是只可意会,不可品头论足的,如同意念中别人的老婆。”此层为意中人含义。 因特网e时代,带领全世界的人们走向网络新世界,lnternet原本就是以English为母语  相似文献   

19.
世上任何事物,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这光怪陆离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