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蕴藏着深邃的思想源泉和不竭的美感源泉,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该文以书中含有"和"的语句作为切入点,讨论"和"在《庄子》中的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语句所体现的庄子人生哲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庄子》艺术运用了大量的生态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庄子》的生态智慧与人生哲学.如鹏鸟、埳井之(青)、河海意象反映的是大小之辩,山木、意怠鸟意象反映的是材与不材之间.这些思想都对过去、现在,也必将对将来人类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子·外物》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虽然本篇的篇章有杂乱的成分,但是从总体上能反映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些方面。文章在分析各章章义的基础上从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独特的人生哲学,以说明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6.
夏明超 《文教资料》2009,(25):105-107
庄子的人生哲学从其所处的时代困境出发,看到了人在异己思想的支配下陷入了层层困境之中,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他通过破除时命困境,追求绝对自由,享受审美人生的逻辑,为世人指明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一位诗人哲学家,他思想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其人生哲学。考察庄子处乱世求自解的人生哲学,以“德、命、心”为重,并构成庄子人生观的三层次:以“德”为内蕴的人化天道观;以“命”为旨趣的达生人性论;以“心”为主体的超越人生法。庄子的人生哲学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要作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庄子“命”论思想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以“道”观“命”,亦即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的“命”论思想,有助于把握庄子哲学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异己强制性与内在本己性、随机偶然性与客观普遍性、自然变易性与超越“不化”性、外在权威性与自在逍遥性、落于己“身”与落于己“心”是“安命”与“逍遥”的本质区别,将“安命”与“逍遥”进行对比,是把握庄子逍遥思想的重要进路,有助于凸显其逍遥观的诸多特质。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的主旨,历来理解不一。晋时向秀与郭象的注释是:“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认为大鹏与鹅雀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逍遥的。按照以上的观点,欲望得到满足,快意于一时,就可以算是逍遥了。东晋支道林却认为:“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而“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鹅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都不算逍遥。只有“至人乘天地之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才是“至足”,是绝对的满足,真正的逍遥。(均见《庄子集释》郭庆藩注)王仲镛认为:  相似文献   

10.
王运生先生长期研究《庄子》,颇有心得,成果甚丰。近年来在本学报陆续发表研究论文,以其独特形式、新颖思想,引起学术界注意。年前,王先生在线装书局协作下将在本刊所发表的论文集纳成书,线装出版,定名为《庄子明辨》。下面转载的是《中国图书评论》上的一篇对《庄子明辨》的评介文章。  相似文献   

11.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6):52-55,61
行为乖张叛逆的三毛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思想的影响,她的理想、追求,她独特的生命哲学都继承了庄子的许多思想。她乐命,任自然,注重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并希望以“爱”来救赎人类。性格因素和理想的彻底破灭导致了她最终选择“自杀”这种结束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生死问题既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注重从道的立场来考察人的生死问题,对生死哲学中许多重大问题都作了深刻、独到的阐释,从而把先秦道家的生死哲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这样说,在先秦诸子中,以庄子的生死哲学内容最丰富,涉及的问题最多,达到的境界最深。  相似文献   

13.
柏格森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梳理和思考。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性、革命性及指导性的特点,在教育学方面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德育都有价值,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死亡文化哲学,是指从哲学角度研究与死亡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即用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在死亡阴影下人类生命的种种挣扎与抗争。从文化哲学的独特角度出发,重新阐述庄子死亡文化哲学,进而对旷达玄深而又独具灵性的庄子死亡文化作现代哲学诠释,窥视其死亡文化哲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生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强化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自杀数据的调查整理,并公之于世,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同时,要改变家长们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以“出人头地”看弦子的错误的价值标准。大力引进西方各国在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率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生命教育珏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要有所区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原则问题上则要以人生力出发点谈死亡问题、要有生动活泼感人的教育形式、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早期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证主义的人生目的论、理性主义的人生意义论和现实主义的人生动力论。冯友兰早期对人生哲学的探讨,是他的全部学术思想的基础,他的早期人生哲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的"打破界限"、"平等对待"、"比较研究"的主张和实践,对文化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冯友兰先生早期人生哲学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论述,也有很多问题未能展开并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