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地主——资产阶级。“所谓地主——资产阶级就是指已经转化、正在转化以及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这个复杂的阶层。”我认为,尽管要求立宪的阶级力量比较复杂,但立宪派既然是阶级斗争中的一个政治派别,它就必定主要是某一个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所谓“正在转化和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只是地主阶级中那些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他们依然基本上站在地  相似文献   

2.
清末立宪派是由地主、官僚、大商人等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政治派别 ,而革命派则是由手工工场主和一般商人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政治派别。他们虽然同属于资产阶级 ,但由于二者的经济地位不同 ,出身不同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决定了二者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既有斗争又有联合。 一、由对立到联合作为资产阶级上层政治代表的立宪派 ,一方面因为它代表资本主义新的生产关系 ,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统治秩序相对立 ,因而 ,要求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反对外来的侵略 ,具有革命性 ;但另一方面 ,它又主要依赖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走向高涨的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在为争取中国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而奔走呼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这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1903年,君主立宪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经在国内和海外留学生、华侨当中产生。当1905年清政府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而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时,资产阶级改良派重新活跃起来,要求立宪的呼声十分高昂和迫切,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因此被称为立宪派。当时的立宪派大体可分为海外和国内两个…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近代史上的立宪派总是一概骂倒,彻底否定的。甚至认为它是“反动派”,与清政府一样是革命对象。近两年,史学界对立宪派评价有某些变化,但仍存在分歧。到底应该怎样看待立宪派?立宪派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穷竟有没有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看法。一辛亥革命时期的立宪派,应属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频频侵略中国,清政府统治腐朽,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国内出现了许多政治派别,他们在对内对外问题上的主张与活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派与洋务派、立宪派就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义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反动政治派别,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派别,史学界从多方面——理论主张、经济纲领、政治口号、反动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评述和批判。但为了进一步充实对国家主义派的研究,本文再从侧面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7.
汤化龙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派领袖人物之一,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武昌首义和民初政争中都有重要的活动,是当时引人注目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在立宪运动时期的出色活动和表现,奠定了他作为立宪派领袖人物的地位。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清末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最急剧的中心事件是社会政治变革。无论何种形式的政治变革,都要破旧立新,依赖传统政治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它必须由新型的政治家和积极分子去完成,因此,新的政治阶层的出现是这一变革时期的主要特征。清末以来主张变法的维新派,推行“新政”中出现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及各种政治组织成员,以推翻满清统治为己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它的各种政治派别,其成员都可视为在现代变革社会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新型政治阶层群体。全国如此,贵州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工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缺乏必要的条件。但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没落,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的一些有见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看到资本主义的许多弊病,产生了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的各个政治派别纷纷从事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介绍,企图从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学说正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的一个派别在这个时期被介绍到中国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产阶级是很不成熟的。突出的表现之一,便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改良两大政治派别,虽然都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同一背景下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两派也曾企图寻求联合,但在以后几十年中,始终未能并肩携手,而且渐致势同水火。这种“内耗”大大削弱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使他们共同抱有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想在中国强大的封建堡垒面前撞得粉碎,不能不愧对自己的时代使命。宫崎滔天,这位被孙中山誉为“识见高远,抱负不凡”的日本志士,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谊贯于日月,精诚动于鬼神”。他几乎与革命改良两派相始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后,慈禧太后奉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媚外政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资产阶级立宪派则大力鼓吹立宪,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清政府内部离心力日益增大。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引起巨大震撼,大大坚定了立宪派的立场。张謇直言:“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穷途末路的清朝统治不得不选择变通,考虑立宪。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拟订商法的活动是一次有领导、有组织、有明确宗旨的全国规模的民间商业立法活动.<商法草案>是这次活动的直接成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法规文献.这次活动加强了资产阶级的联合以及资产阶级与立宪派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据此回答1~5题。1.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我们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3.下列对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最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不能使帝制中国走上民生宪政之路;资产阶级立宪派依靠皇权无法实现君主立宪的愿望;西方议会政治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北京政府纷繁混乱的制宪活动掩盖的是军阀专制独裁的汹涌浊流.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革命党和旧立宪党,分属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基本政治派别。民国初年,为施展自己的政治方略,它们在国家议会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较量。斗争的核心,是各派对清王朝被推翻以后的中央权力的分割和再分配。在剧烈的分化与组合中,国家议会内的党派形势渐趋明朗,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以袁世凯军阀势力为核心的官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采用了三种现代化模式,构筑了三大里程碑。无论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立宪派、革命派,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基本上都是截取或搬用国外既有的现代化模式,唯有邓小平成功地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完成了由模仿到独创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与梁启超元青章太炎与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由于以自己的奋斗追求开辟了中国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新的历史时代而被后人列入先进中国人的行列。然而,他们又分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总目标下,有着不尽相...  相似文献   

18.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从而结束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三个月间,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行政建设和改革,其出发点,一方面是同旧官僚和立宪派争夺实权,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则是革除清王朝和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的弊病,借以弥补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一系列的活动是进步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它使得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制度既不同于前,又区别于后,具备了其独特之处。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地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立宪派是清末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们对当时的中国政局有相当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立宪派曾反对用暴力推翻清王朝,表现了颇大的保守性,人们有理由予以谴责。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他们与以前的维新派进步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爆发后约3个月,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持续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垮台。辛亥革命并未按照革命前孙中山设计的革命战略进行,且孙中山、黄兴等当时都不在武昌,因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清廷统治日趋腐朽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广大民众对其失望转而支持革命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