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安庆 《教书育人》2013,(10):19-21
"马太效应"使人"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实,"马太效应"在教师职业化领域也同样存在,无论是在个人发展层面还是学校层面中都普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根据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在教师职业化的实践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马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是指高校学生管理中,组织(学校、后勤服务公司)、管理者(教师、专职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学生)关系中存在一系列的彼此期待的主观愿望,是组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期望的集合。大学生“心理契约”管理就是根据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组织的一系列期望和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方式来满足这些期望和需要的过程。“心理契约”管理是融摄了相互真诚、平等、公正、宽容、勤勉等一系列互惠互利的心理期望的管理;它是建立在相互沟通、相互信任以及友好关系基础上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教育管理仍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过于刚性的教育管理.特别容易引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对抗,导致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紧张,甚至抵触与对立,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突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平问题一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它像杠杆一样调节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又章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出发,分析了档案馆管理中实施“公平理论”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档案管理中实施公平理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校从1989年起实行了“人格化管理”,对这种管理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认真总结,使之逐渐完善,并收到一定效果。一、实行“人格化管理”,是学校教育性质及学校人员结构特点及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什么是“人格化管理”?“人格化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与关心并通过对被管理者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一个和谐群体,并确立一个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同时使全员上下为实现该共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汇聚的群体,他们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即使被强迫执行了,也很容易使教师滋生逆反心理,为学校的管理带来隐患。因此对高校教师的管理要运用心理艺术,找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契合点,并巧妙运用心理管理方法,让被管理者产生认同感、参与感、价值感和平衡感,以期最大限度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论类主体视野下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主体是通过主体间性交往所达到的既实现人性的张扬,又实现主体间的聚合性、整体性的状态.教育管理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体"的关系,强调人性的尊重、话语的平等、交往的真诚.但是作为被管理者的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的主体性,存在着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再到成熟的主体性生长的过程,因此,相应的管理模式为保护式主体间性模式、民主式主体间性模式和服务式主体间性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们总是认为管理者是强势,被管理者是弱势,被管理者总是受管理者的随意摆布,这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严重曲解。事实上,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妥协。所以,有人提出,管理就是管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管理的重要问题。传统认识论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文章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主张消解其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的对立关系,提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交往关系,并对主体间性教育管理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被管理者,而且成为"主动被管理者";让整个班级管理实现决策民主化,管理人性化.这是我长期以来做班主任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西方管理学的重点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单向激励,基于和合文化的中国式管理,为了确保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够围绕同一和合主题、趋向一致的和合目标、追求共赢的和合利益,则更为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合互动的双向激励。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在越来越多领域被认可和应用,有不少学者提出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该淡化传统的科层体制下的等级色彩,赋予被管理者以更多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颜东秀 《甘肃教育》2011,(11):32-32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管理实行的是量化管理,即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常规进行打分。这种管理模式简单、明了、易于评价,但如果一味依靠这种制度上的“硬管理”,往往会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产生隔阂,久而久之,被管理者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讲究管理艺术,变“控制式管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教职工对其工作有不胜任、比较胜任、胜任之别。任何学校的教职工都有这三种类型,只是这三种类型的比例不同.如何管理好哒三类教职工?我的做法是,根据教职工本身的成熟度与其对工作的胜任度,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对自身不成熟、不能胜任工作的教职工进行“专制”管理;对比较成熟、能胜任工作的教职工进行民主管理;对非常成熟、又能创造性工作的教职工,实行放任管理。可以说,被管理者的成熟度与胜任度决定了管理者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认可和应用,有不少学者提出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该淡化传统的科层体制下的等级色彩,赋予被管理者以更多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傅登顺 《教书育人》2008,(10):10-11
人们总是认为管理者是强势,被管理者是弱势,被管理者总是受管理者的随意摆布,这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严重曲解.事实上,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妥协.所以,有人提出,管理就是管理者为被管理者提供或者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问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遇.也有人提出,低层次的管理是人治,中档次的管理是法制,高层次的管理才是文化管理.所以创设"空间和机遇"也好,"文化管理"也罢.其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是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合作.通俗地说.管理就是妥协,学校管理更需要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语言简洁凝练,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尤其是教育学说非常丰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现选择几则充满管理智慧的经典名句,谈谈其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关于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至理名言。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就会跟着行动起来;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  相似文献   

18.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被管理者,而且成为“主动被管理者”;让整个班级管理实现决策民主化,管理人性化。这是我长期以来做班主任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及对立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详细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儒家“正己正人”思想对现代管理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身而治人”,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向管理方式,对管理者来说,良好的道德修养能感召被管理者,从而在管理范围内形成整体一致、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二是“上行而下效”,在良好道德修养的引导下,管理者的身体力行及总领全局的实践精神是对被管理者的有效的正面引导,是活的管理方法。“正己正人”思想发挥管理作用应注意从柔性管理状态向制度化管理的渗透与转化以及从“正己正人”的形象塑造到融入民主监督的群体氛围两个环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