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杰 《新闻世界》2022,(8):92-96
本研究以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例,分析多模态语篇中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互动所建构的湖南形象。通过研究发现,该宣传片运用多模态隐喻构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并存、有着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还使用了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个体行为代总体态度、结果代原因类型的多模态转喻。从多个方面构建了青春和谐的湖南形象。多模态转喻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使得宣传片能更好地建构湖南形象,增强其宣传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3.
赵雪倩 《今传媒》2023,(10):33-36
本文基于“自我讲述”与“他者视域”融合视角,从纪录片多模态话语出发,揭示了“他我融合”第三视角在主题呈现、话语互动和社会传播三维向度的叙事话语策略,提出了纪录片的跨文化叙事可以通过文本和影像的巧妙叠加、隐转喻诠释与互文重构等策略,以提升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效果,旨在为我国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兰 《中国编辑》2021,(1):31-36
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是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感觉通道,融合多种符号模态,编辑制作的承载意义的话语语篇.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阐释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畴,搭建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揭示内隐于编辑话语背后的内涵、本质和信念,最终阐明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模态符号进行意义整合的传播机...  相似文献   

5.
李枫  李娜 《编辑之友》2012,(6):84-8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的交流和文化传播领域.交际模态也由单一的语言和伴语言模态扩展到包含图像、音乐、动画等的多模态形式.这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阐明多模态外语教材的定义;其次分析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协同化、多维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最后从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对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理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姣姣 《今传媒》2020,28(1):62-65
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外宣微视频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多模态传播媒介,承载并融合了解说词、配乐、动画等多模态元素,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本文以中国网推出的中英双语微视频节目《中国范儿》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别对该视频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究各个模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来诠释整体意义,试图为文化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和分析目前“多模态”的研究现状及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图书馆多模态应用的途径及其意义,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拓展知识传播和接收渠道,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要,促进知识的获取和吸收。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架构》一书是新媒体时代下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将新媒体技术与英语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多模态教学相结合,运用主体间性哲学理论、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等理论,分析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HAP”,通过将“原则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实践之中,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展望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多模态”的理论特征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教育语篇信息资源的多模态管理模式构建及其意义,以期帮助提高高校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浅析GPT类技术影响智能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基础上,提示多模态大模型正在给智能信息处理带来颠覆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大模型、多模态、跨语言等方面。文本生成、智能对话、机器翻译等波及智能信息处理的颠覆性应用将对信息处理的自动分析、提取、生成和决策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从而带来智能信息处理的颠覆性变革。目前,这一革命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学界和业界须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GPT类技术应用开启的智能信息处理革命。  相似文献   

12.
王雯珂 《今传媒》2020,(2):43-45
TED演讲风靡全球,不同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触手可及,已然成为最大的网络学习社区之一,其传播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觑。然而,之前对于TED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层面,演讲中多模态的运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为理论框架,分析演讲者的交际模态,低层活动和高层活动的运用,并通过分析模态密度,展现演讲者对同时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注意程度,探析演讲及互动过程中多模态的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大数据环境下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开发和利用,揭示了大数据背景下多模态信息的内涵、多模态 信息融合的定义及其实现知识服务新的增值点,阐述了关于多模态信息融合向知识服务细化延伸的几点思考,进一步 剖析了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知识服务在满足用户深层次信息需求、实现知识服务创新与推动信息服务机构进一步发 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NVPS:一个多模态的新闻视频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模态的新闻视频处理系统NVPS ,该系统通过对视音频特征进行多模态的综合分析来获取新闻视频高层的语义内容 ,以支持用户语义层次的检索。对新闻视频处理系统的框架以及框架中涉及到的句法分段、语义标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以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中国2015-2020年17部征兵宣传片作为多模态语料,对多模态隐喻进行了6种基本隐喻的分类解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反映中国军人3种主要形象“有本领”“有荣誉”“有品德”的架构解析,建构了中国军人形象的多模态隐喻架构模式,为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在军事宣传片的有效运用和传播方面提供跨学科的理论探索途径,为更好提升中国军人形象、讲好中国军人故事提供视频宣传片的理论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新闻语料真实、内容丰富、语音标准、用词规范.并且含有实用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是一种非常好的英语学习素材。本文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新闻中出现的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资源进行新闻语篇的意义再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多模态教学,与文本形成连贯的整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梳理与分析红色记忆资源多模态特性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由资源层、数据层、知识层、价值层组成的多模态红色记忆资源知识聚合与开发模式。进而以宝塔山革命旧址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由多元化采集和建构红色记忆资源、细粒度描述和整合红色记忆数据、多模态聚合和开发红色记忆知识到情境化转化与重构红色记忆价值的渐进式实现路径,同时建议在意识形态把控、协同开发机制、知识开发尺度、保护与开发博弈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体现出档案资源形态演进和档案利用工作数字转型的时代特色。通过案例分析法对20个典型的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项目展开网络调研,从资源维、技术维、设计维、目标维4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归纳总结出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平台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为提升档案开发利用水平和改善档案信息服务手段提供参考。分析发现: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具有基于核心模态向外围延伸、由面向机器趋于面向人机、立足需求打通服务全流程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包括跨模态留存历史记录、多维度建构数字记忆、宽口径实现知识增值和分众式满足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