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文本,对余光中乡愁诗的隐喻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中,以检验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语言想象,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工具。普拉斯的诗《隐喻》展示了诗人娴熟的语言技巧,蕴含丰富的概念隐喻,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心理分析能力。从语义、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分析该诗不足以剖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心理过程。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怀孕是旅程、怀孕是负累、怀孕是张力这三个概念隐喻进行科学的认知分析,意在说明隐喻既是诗人对怀孕的一种认知,也是其阐述观点的特殊工具,更体现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是基础认知理论框架下抽象概念表征的重要理论。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在隐喻表达领域及隐喻表达之外对该理论进行了探讨。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对知觉、记忆、思维、推理等认知活动均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详细介绍了几个方面的经典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性的思考,最后表述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6.
吴金华 《海外英语》2011,(14):331+349
《语篇隐喻》一书介绍了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其中所涉及的语篇类型包括文学语篇、政治语篇、科学语篇、教育语篇、广告语篇和心理咨询语篇。同时该书也独辟一章专门论述语料库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扩展和应用。该书涉及语篇隐喻的多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对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师。他的写景散文丈中有画,画中有诗,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这些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构思独具匠心,精美缜密,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本文从“意境的美”、“构思的美”、“语言的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先生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并探索了先生写景散文艺术成就的特定依据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该书内处处充满了各种概念隐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对《黄帝内经》的隐喻进行研究,无疑对于中医这个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现象和中医的独特思维方式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目标域和源域的映射关系分析了该书的脏腑隐喻和阴阳隐喻,这不仅是对于该书的中医语言进行的研究,还是对中医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式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夏云秀 《考试周刊》2009,(10):26-28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和评价了Lakoff&Johnson(1908)的概念隐喻理以及《圣经》习语的特点,回顾了学者对《圣经》习语的阐释,进而论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语的理解所起的作用。之后,通过对习语“Salt of the earth,Light of the world.”(地上的光,世上的盐)的认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认知角度对宗教文本进行分析,可避免陷入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从而把握文本的主旨。笔者同时指出,鉴于读者概念域的千差万别,对同一文本的释读必定极具开放性,这也是认知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供了分析人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隐喻作为用一种事情理解或经历另一种事情的思维结果,能很好地被概念整合理论解释.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诗人李商隐的名作《无题》中的隐喻进行解析,从认知的角度对此诗进行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火与冰》短小精悍、充满寓意,且诗歌中的隐喻更是意义深远。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火与冰》中的诗性隐喻,描述了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展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性隐喻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强大的认知能力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著名小说。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其中,隐喻的运用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阐释本部小说在独特语境环境下的新奇隐喻,试图为更好地解读整部作品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概念隐喻理论基于认知语言学,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傲慢与偏见》中身体隐喻特点进行研究,并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英汉身体隐喻的异同,以期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用源域的某些特点来映射目标域,从而使目标域的理解变得简单。《红楼梦》语言描写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隐喻。文章从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来分析和阐释《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以期发现这些概念隐喻的具体类型,解释它们发生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美丽新世界》中的13个概念隐喻,其中4个关乎世界国中的个体,5个关乎世界国统治,4个关乎约翰。分析这些概念隐喻,揭示世界国的性质——去人性化和极权,也证明了概念隐喻有助于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以莱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唐诗《琵琶行》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证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17.
概念在人们的知识表征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概念的结构及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在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概念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几种与经典理论相冲突的经验研究,即关于归类中典型性效应、家族相似性、非必要特征、隐概念等的研究,并提出几种概念形成的理论模型,如概率模型、特例模型等,旨在为研究知识表征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具体地阐述概念隐喻这一概念,并且将其进行分类阐述,在每一个方面都会举出例子来具体论证概念隐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与隐喻这一概念作对比分析,以加深对概念隐喻的理解。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科通过对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鉴赏,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在这首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概念改变是科学学习和教学的重要问题,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地探索了概念改变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些理论和解释模型,以期回答概念改变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有关概念改变的理论,讨论这些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评述了概念改变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